健康.至尚 Virtus Health Station – 網上健康資訊評台
兒科
兒科 兒科
返回

幾多度才算發燒?小朋友發燒 DO & DON'T

發燒是身體對抗感染、感冒或肺炎等疾病的一種免疫反應。當病原體進入身體時,免疫系統會釋放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溫升高。發燒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體內的新陳代謝率,加快免疫反應的速度和效率,以增強對抗病毒或細菌感染的能力。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歷發燒是正常的現象,代表身體免疫系統正在有效運作。 - 何蓉蓉醫生     幾多度才算發燒﹖   人的正常體溫範圍介於攝氏36.5度至37.5度之間。一般而言,如果口探超過攝氏37.5度或耳探超過攝氏38度,則被視為發燒。然而,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口腔、耳朵或額頭測溫,因為這些方法的準確度較低,而且口探也較易引起不適。由於三歲以下的兒童耳道較短且彎曲,會影響耳探的準確性;額探的距離也會影響準確性。     建議每個家庭備有電子探熱針,可隨時為寶寶進行肛探及腋探。三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腋探超過37.3度或肛探超過38度便算發燒,家長應立即帶寶寶求醫,不要延遲就診。   發燒參考指標: 測溫方法 發燒參考指標 肛探 超過38度 腋探 超過37.3度 耳探 超過38度 口探 超過37.5 度 額探 超過36度   小朋友發燒 DO & DON’T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發燒,除了儘快看醫生外,家長可每隔4-6小時為孩子量度體溫,以確保能及時掌握體溫變化。其次,為孩子穿着適量的衣服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過熱或着涼,同時需注意為孩子補充水份。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散熱,會用冷水或酒精替孩子抹身或以冰塊冷敷額頭。這樣血管會因遇冷而收縮,導致更難散熱。相反,家長可以使用暖水為孩子抹身,以幫助降低體溫。另外,應按醫生指示給孩子服用退燒藥,切勿超過建議的劑量。藥物通常需要約半小時至1小時藥才能發揮作用。   6個情況下須入院治療   若家長發現寶寶出現以下情況,便要馬上帶寶寶入院﹕   神情呆滯或異常地哭鬧不休 膚色蒼白、昏昏欲睡 不肯進食或飲水 出現抽搐 呼吸急促困難或停頓15秒以上 嘔吐綠色或有血絲的液體   延伸閱讀﹕發燒伴隨頸部僵硬 當心患上腦膜炎! 寶寶歲半前發燒別掉以輕心!      


鵝口瘡與奶垢如何分辨﹖醫生教路﹕BB未出牙也要清潔口腔

許多家長認為初生嬰兒尚未長出牙齒,也未開始進食固體食物,所以不需要清潔口腔。6個月以下的寶寶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念珠菌,導致俗稱「鵝口瘡」的口腔內黏膜發炎。因此,家長應每天為寶寶清潔口腔,同時檢查口腔情況。   甚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名為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容易在免疫力較低的初生嬰兒口腔內生長。 - 譚一翔醫生     鵝口瘡呈白色斑塊狀,與一般奶垢相似,容易被忽略。除了舌面,鵝口瘡也可能出現在舌頭兩側以及上、下唇的內側。鵝口瘡會使寶寶感到不舒服,嚴重時可能影響寶寶的食慾,造成哭鬧。   如何分辨鵝口瘡與奶垢﹖   鵝口瘡的乳白色斑塊與奶垢相似,容易讓家長忽略。實際上,只需一個方法就能分辨寶寶是否患有鵝口瘡。家長在清潔寶寶口腔時,可輕輕擦拭這些白色斑塊,如果能輕易抹走,那多半是奶垢; 相反,如果無法擦掉這些白色斑塊(其實是稔珠菌),那便可能是鵝口瘡。由於念珠菌具有傳染性,家長如有懷疑,應立即讓寶寶求醫。     BB未出牙也要清潔口腔   一歲以下的嬰兒牙齒尚未長齊,沒有必要每天刷牙,只需清潔口腔便可。家長可用乾淨的藥用紗布輕輕包住尾指,不需捲太厚或太實,捲好後留一小段尾巴在外面,方便拆除。然後讓寶寶平躺著,用手輕輕打開寶寶的嘴巴,然後輕柔地擦拭寶寶口腔內部。在初生階段,並不需要嬰兒舌刷或牙刷。   嬰兒可用含氟牙膏嗎﹖   一至兩歲的幼兒可以開始學習使用嬰兒牙刷。開始時,爸媽只需用牙刷輕輕按摩寶寶的牙齦和牙齒,讓他習慣牙刷的觸感,慢慢可以真正幫他們刷牙和舌頭。     養成清潔口腔的習慣,讓孩子知道這是餐後的指定動作,將來教他們刷牙便會更輕鬆。當寶寶到了兩至三歲,可以開始學習使用普通牙刷或幼兒牙刷,培養每天刷牙的良好習慣。   小朋友不應太早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因為如果氟化物被吃進肚子,可能會影響他們的骨骼發育。    


麻疹及玫瑰疹症狀相似點樣分﹖醫生教你8個要點

玫瑰疹與麻疹是兩種嬰幼兒和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同樣會出現發燒和出疹的症狀,讓不少新手家長感到困惑,擔心延誤治療影響寶寶健康,尤其是麻疹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和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若寶寶皮膚出疹、高燒不退、神情呆滯及出現嚴重不適,應該及早求醫。 - 何蓉蓉醫生   麻疹潛服期長 初期症狀似感冒   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能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麻疹的潛伏期一般為7至18天,最長可達21天。麻疹的病徵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和口腔內出現白點。幾天後,患者會出現紅色皮疹,從面部頸部開始,逐漸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麻疹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和腦炎,對患者的健康構成威脅。     玫瑰疹症狀較輕 在退燒後才出疹    玫瑰疹則是由人類皰疹病毒第六型(HHV-6)和第七型(HHV-7)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並具有一定傳染性。病毒潛伏期為5至14天。玫瑰疹患者最初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之後會開始發燒。幾天後,患者會出現紅色的皮疹,通常從胸部和背部開始,然後擴散到四肢。與麻疹不同,玫瑰疹的皮疹呈現玫瑰紅色,輕微凸起。玫瑰疹一般較為輕微,併發症和致命風險相對較低。     麻疹與玫瑰疹可從下列症狀區分   特徵 麻疹 玫瑰疹 病源及傳播方式 由麻疹病毒引起,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 由人類頗疹病毒第六型和第七型引起,主要經飛沫傳播 症狀 初期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等症狀,個別患者口腔內會出現白點,幾天後出現紅色皮疹 最初沒有明顯症狀,但可能伴隨發燒,隨後出現紅疹 精神狀態 患者可能感到疲倦和不適,表現忟憎 患者精神狀態通常良好,表現精靈和有食慾 出疹位置 由面部及頸部逐漸向下擴散到身軀、腹股溝、大腿及小腿 主要長在胸口、背部,並擴散至四肢 皮疹性質 皮疹呈紅色,平坦且連續,較玫瑰疹更密集,令身體通紅 呈現玫瑰紅色及凸起一點點 發燒情況 發燒3至5日後出現皮疹、且在出疹後仍然持續發燒,及出現不同併發症 通常在發燒3至4天出現皮疹,皮疹出現後開始退燒,身上皮疹亦會自然散去 康復期 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嚴重程度,一般需要7至10天 約一周左右 併發症 嚴重併發症和致命風險較高,可能引起肺炎和腦炎,對生命有危險 併發症和致命風險相對較低   延伸閱讀﹕BB無故發高燒退燒時才出紅疹 可能患上玫瑰疹!    


BB無故發高燒退燒時才出紅疹 可能患上玫瑰疹!

玫瑰疹 (Roseola Infantum) 常見於六個月至兩歲或以下嬰幼兒,由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起。嬰兒最初會無故發燒,然後身上長出粉紅色皮疹,皮疹之後擴散至四肢及頭面,雖然玫瑰疹不痛不癢,但部分嬰兒發病時高燒可達39至40°C。   玫瑰疹常見於6個月或以下嬰幼兒   玫瑰疹會反覆發作?   玫瑰疹成因是經由過濾性病毒感染,常見的有人類皰疹病毒第六型(HHV-6)、人類皰疹病毒第七型(HHV-7)、腸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玫瑰疹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如接觸患者咳嗽和打噴嚏時產生的口水或鼻涕等飛沫,以及接觸到遭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件而感染。病毒潛伏期為5至14天。   由於玫瑰疹可以經由不同病毒感染,可能有少部分病者會因感染不同病毒而不止一次染病。   玫瑰疹的病發率與季節及天氣無關,因此並無發所謂的發病高峰期,嬰幼兒全年也有機會感染。   - 何蓉蓉醫生   玫瑰疹的發病過程   玫瑰疹發病初期,孩子一般會出現發燒並持續3至4天,可能伴隨輕微肚瀉。發病後第4-5天,身體會出現淺紅色、一點點的皮疹,顏色與玫瑰近似。皮疹是發燒進入尾聲的跡象,會逐漸擴散至四肢及面部,一般數天內紅疹便會散去,亦不會出水疱及留有疤痕,之後孩子便會退燒,但有個別情況可能持續發燒一星期。   延伸閱讀﹕幾多度才算發燒﹖小朋友發燒 DO & DON'T   玫瑰疹如何治療?   玫瑰疹跟其他皮膚疹症有些不同,患者不會感到痕癢、痛楚,也不會長出水泡。因此,如果醫生認為孩子患上玫瑰疹,多數只會處方退燒藥,建議要給孩子多喝水及休息。現時玫瑰疹並沒有特效藥,幸好絕大部份患者都會在一週內自動痊癒。一般而言,感染玫瑰疹後身體會產生抗體,從此對玫瑰疹免疫,但仍有小部分人因為不同病毒感染而不止一次患上玫瑰疹。   玫瑰疹傳染性高 慎防飛沫傳播   預防孩子感染玫瑰疹,最重要是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好口罩及防護裝備。如果孩子發燒或皮疹未退,最好留在家中休息,不要上學或接觸其他小朋友。另外,孩子經常觸碰的物品,例如玩具和家品,家長需要定時以1:9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家長亦應確保兒童身處的空間空氣流通,同時減少在人多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逗留。若在公眾地方觸摸扶手和按鈕等公共設施,需要儘快清洗雙手,以免感染病毒。   延伸閱讀﹕麻疹及玫瑰疹症狀相似點樣分﹖醫生教你8個要點        


如何分辨嘶哮症與哮喘? 家長應該知道的6個病徵

小朋友咳聲似海獅叫?很可能是嘶哮症﹙Croup﹚的警號。嘶哮症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尤其在5歲以下的學前兒童中更為常見,特別是秋冬至初替的季節。 近期接連有幼童感染新冠病毒同時出現嘶哮症,嚴重者甚至要入深切治療部。不少家長擔心嘶哮症會成「兒童殺手」,究竟嘶哮症會否致命?其與新冠肺炎又有何關係? 5歲以下的學前兒童是嘶哮症的高危一族 嘶哮症可急速惡化? 嘶哮症是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尤見於5歲以下的學前兒童,而發病高峰期通常為秋冬至初春的季節﹙11月至4月﹚。嘶哮症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例如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亦有不少海外兒童因感染流感嗜血桿菌而發病。患者初期症狀不外乎發燒、流鼻涕和咳嗽,與感冒相似,但由於病毒會影響氣管及咽喉,加上嘶哮症可急速惡化,重症者可因咽喉腫脹,呼吸受阻導致呼吸困難,或有性命之危!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子女有典型嘶哮症症狀,一定要儘早求醫診治! 嘶哮症患者因喉嚨腫脹,氣管收窄的症狀,可致呼吸困難 嘶哮症6大病徵 ·  乾咳持續又短促 ·  咳或呼吸時會發出刺耳的叫聲,猶如海獅般 ·  呼吸﹙特別是吸氣﹚會有喘鳴聲 ·  吸氣聲大過呼氣聲 ·  聲音沙啞 ·  呼吸困難 嘶哮症與哮喘有何分別﹖ 雖說嘶哮症與哮喘同為上呼吸道疾病,但前者屬於急性疾病,而後者則是一種過敏及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有別於嘶哮症,哮喘病是沒有傳染性的,它的成因主要是由長期致敏原在有過敏體質的氣管慢慢形成,再受外在環境因素觸發病情,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或鼻病毒(Rhinovirus, RV)等。兩者最大差別在於患者的呼吸聲,哮喘患者通常只有呼氣才會發出高頻的「哮鳴」聲﹙Wheezing﹚;而嘶哮症患者則是呼與吸都會發出「喘鳴」聲﹙Stridor﹚,但以吸氣為主。雖然兩種病患的呼吸聲有別,不過對家長而言還是很難分辨。與其自行判斷,倒不如及早投醫,請醫生診斷,免得延誤病情。 哮鳴和喘鳴雖有差異,但危急關頭,最理想的做法還是儘早求醫,讓醫生診斷及治理 及早診治 一星期可痊癒 嘶哮症雖然來得急,不過只要處理恰當,及時送醫診治,大部分輕症患者的病情都會在數天內好轉,大約一星期左右便能痊癒。至於治療方法,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呼吸情況和咳嗽的嚴重程度,安排適當治療及處方藥物,包括口服、注射或吸入式類固醇,以紓緩患者的哮吼及呼吸困難的情況;另外,亦有機會用到吸入式腎上腺素霧化劑治療患者。如果是居家治理的輕症患者就要注意多多休息,保持家居空氣流通,家長亦要提高警覺,留意病童的呼吸和咳嗽狀況有否惡化。 預防嘶哮症小貼士 預防兒童患上嘶哮症首先要防範病毒感染,除了注意個人衛生及日常生活習慣,亦建議儘早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保障幼童健康。 - 譚一翔醫生 預防重點如下︰ 1.     接種新冠疫苗 6 個月至 4 歲的兒童可接種科興疫苗;5 至 17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可接種復必泰疫苗或科興疫苗 2.     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 3.     正確佩戴外科口罩,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4.     作息定時,注意均衡飲食 5.     進行適量運動    


小朋友患紅眼症或眼挑針怎處理﹖兒科醫生講解小朋友滴眼藥水4個注意事項

5歲以下的兒童衛生意識比較低,經常用手揉眼睛,眼睛容易因細菌或病毒感染而發炎,其中結膜炎(又稱紅眼症)和眼瘡(又稱眼挑針)為嬰幼兒常見眼疾。   紅眼症具傳染性 一般不影響視力   結膜是覆蓋著眼瞼內側和「眼白」的透明薄膜。結膜炎的成因可分為傳染性及過敏性,當中最常見是傳染性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症」。紅眼症極具傳染性,可以由細菌或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致,以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最為常見。除了直接接觸,咳嗽或打噴嚏都可以傳播,因此在學齡兒童中十分常見。   紅眼症是嬰幼兒常見眼疾   紅眼症/結膜炎的常見症狀   一般是一隻眼睛先染病,其後蔓延到另一隻眼睛。紅眼症患者會流眼水,眼睛紅腫、痕癢和疼痛。如果是受到細菌感染,眼睛會有白色或黃綠色的分泌物。患者的眼睛呈粉紅色或紅色,眼瞼內側發紅。有些情況,患者會怕光,眼睛有異物感,很難壓抑揉眼睛的衝動。   只要感染沒有波及眼球前方的角膜,紅眼症一般不會影響兒童視力。   即使如此,家長也應該帶孩子看醫生,並按醫生指示使用眼藥水或處方藥物。   腺體阻塞致眼挑針 揉眼易造成感染   俗稱「眼挑針」的眼瘡又名「麥粒腫」,因眼睛的腺體受阻塞或毛嚢發炎而形成。我們的眼睛上下皆有油脂腺,負責分泌油脂,減少淚水揮發,讓眼睛保持濕潤。如果油脂分泌過多,堵塞了油脂腺的出口,便會形成眼瘡。如果眼瘡還未受細菌感染,眼皮上只會出現不痛不癢的顆粒,從外觀可以清楚看到。若孩子用不潔的手搓揉眼睛,便有可能造成感染,使眼瘡和附近位置紅腫發炎或含膿。   當眼睛的油脂腺被堵塞,便會形成眼瘡   在眼瘡出現初期,家長可用「熱敷」為孩子疏通阻塞了的油脂腺,讓堵塞了的油脂慢慢排出。做法是用浸了熱水的濕毛巾,敷在眼睛上並持續按摩眼皮5至10分鐘,每天重覆3至5次,直至痊癒為止。如果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沒有改善,或眼瘡出現感染症狀,便要立即求醫。情況嚴重或持續翻發的眼瘡或需進行小手術處理。   4招為寶寶滴眼藥水治療紅眼症或眼挑針   治療「紅眼症」或「眼挑針」,醫生多居處方含抗生素的眼藥水或眼藥膏,適時再加上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是,幫小朋友滴眼藥水可不容易,以下4個小貼士,可教父母輕鬆替小朋友滴眼藥水﹕   滴眼藥水前,父母一定要先徹底清潔雙手。   不要滴在眼珠正中位置,該部分有很多視神經,對外來物特別敏感,會讓小朋友反抗得更厲害,滴在鼻樑兩邊的眼角位即可。   避免和小朋友鬥力,強行撐開眼睛。如果小朋友不肯張開眼睛,只需把眼藥水滴在眼瞼上,眼藥水會隨著眨眼動作,慢慢滲進眼睛內。   4. 若小朋友不配合,可以待期熟睡後使用以上的步驟滴眼藥水。   治療紅眼症或眼挑針時謹記按醫生指示按時滴眼藥水或服用抗生素,治療期間應注意保持眼晴清潔,避免觸摸和揉眼眼。患者亦要避免和他人共用毛巾和日用品,使用過的毛巾應定時清潔及消毒。          


寶寶發燒可能係尿道炎!兩招預防小兒尿道炎

據統計,約有5%嬰幼兒曾患尿道炎。尿道炎指泌尿系統受到感染,影響範圍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和腎臟。大部分尿道炎由細菌引起,最常見是大腸桿菌感染,在兩歲以下的幼童中相當常見,其餘為變形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等。   小兒尿道炎可以造成永久腎功能傷害,家長不要掉以輕心。 - 鄧秀碩醫生   尿道炎一般分成兩種情況:   急性尿道炎症狀: 發燒、嘔吐、腹瀉、持續黃疸、食慾不振、血尿、發脾氣等。   慢性尿道炎症狀: 尿道反覆發炎,可能導致長期食慾不振、體重增長遲緩。   嬰兒尿道炎症狀   不足三個月的初生嬰兒若患上尿道炎,臨床表徵一般不太明顯,往往只是發燒、哭鬧不安,有時會出現類似腸胃炎的腹瀉、肚脹或食慾不振的情況。年長的小朋友表達能力較好,可能講得出排尿赤痛、灼熱、小便混濁、尿頻或夜遺尿症狀。   發燒是嬰兒患上尿道炎的一個警號,家長不要掉以輕心   為何男嬰較易患上尿道炎﹖   一歲以下嬰兒,男童的尿道較易受感染。原因可能是包皮過長或其他結構性問題,例如尿道瓣膜結構異常,較易引致尿道不潔或排尿不清。積存在體內的尿液容易變成細菌的溫床,增加患上尿道炎的風險;一歲過後,女童的患病率顯著較高,原因是女孩的尿道較短,肛門和排尿位置較接近。稍不注意衞生,排泄物中的細菌便有機會從肛門走到尿道,引致發炎。   一歲後女童患上尿道炎的機會較男生高   尿道炎可引致嚴重後遺症 抗生素治療不可任意停藥   醫生會收集小便作化驗及細菌培植以診斷孩子是否患有尿道炎,若是確診一般會處方為期7至14日的口服抗生素。視乎病情嚴重程度,醫生會決定是否採用驗血、超聲波、尿液倒流造影或同位素掃描,找出感染位置、檢查有否腎臟損傷或尿道結構問題。若延誤診治,尿道炎可能影響整個泌尿系統,導致蛋白尿、腎功能失調、血壓高等嚴重後遺症。   如何預防小兒尿道炎? 預防孩子患上尿道炎,父母要引導小朋友多喝水及不要養成常憋尿的壞習慣。排尿時可以將依附在尿道的細菌一併排出,足夠的排尿次數能減低細菌黏附在尿道黏膜的機會。炎熱天氣下大量排汗、排尿次數減少,更要及時補水。   多喝水有助預防尿道炎   如果尿片長時間沒有更換,尿道口長期碰到糞便和尿液,自然容易引起尿道炎。所以,父母應定時查看寶寶的尿片或拉拉褲並即時更換沾濕的尿片,幫寶寶擦拭屁股時應由前往後,避免把細菌從肛門帶到尿道。       延伸閱讀﹕嬰兒尿道炎乃結構性問題導致,如何預防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