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至尚 Virtus Health Station – 網上健康資訊評台
兒科
兒科 兒科
返回

兒童焦慮症分類及症狀

一般人,有時都會感到焦慮,兒童也不例外。偶爾的焦慮情緒不論對兒童或成年人都未必有很大影響,但如果兒童經歷過度的、不合理的、持續的焦慮,使他們出現各種負面的症狀,並對生活造成影響,就可以診斷為疾病——焦慮症。    兒童焦慮症的分類,比成年人還要複雜,大致有以下幾​​個類型:    1.分離焦慮症  這類兒童在與父母或照顧者分開時(例如送他回校,在校門外分手)會變得非常憂慮或煩亂。他們會擔心父母生病或死亡,擔心自己迷路或被綁架等。    2.社交焦慮症  這類兒童會很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而避免社交場合(例如大夥兒一起玩耍)。若置身社交場合會感到恐慌,甚至哭泣、顫抖、出汗或呼吸急促。    3.選擇性緘默  這類兒童能夠在某些地方說話(例如在家裡),卻不能在其他地方說話(例如學校或某些人周圍)。他們的焦慮超出了害羞的界線,即使非常想說話,也會因焦慮而無法開口。    4.廣泛性焦慮症  這類兒童會對很多日常事務感到憂心,通常特別擔心自己在學校的表現。對其他事情也會因感到失控而焦慮,難以入睡。    5.特定恐懼症  這類兒童對特定的事物極度恐懼,然而,這些事物通常不是危險的,常見的有:動物和蟲子、自然環境(如風暴、高度或水之類)、血液或打針之類的事情、一些情境(如飛行、隧道和橋樑之類),其他如巨大的聲響、嘔吐和古裝角色之類。患特定恐懼症的兒童會覺得它們極度可怕。    6.恐慌症  這類兒童有驚恐發作的病史。驚恐發作是一種可怕且非常突然的症狀,可能會讓兒童擔心自己快要死或瘋了。        綜合不同類型的焦慮症,可能產生的症狀林林總總,以下是一些較常見可反映兒童可能有焦慮問題的症狀:  1. 不成比例的擔心    患有焦慮症的兒童會感到與他們實際經歷的情況不成比例的擔心或恐懼。這些擔憂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並會妨礙他們的正常生活。   2. 依附於父母或照顧者  患有焦慮症的兒童可能難以與父母分離,需要很多安慰。   3. 迴避某些情況  患有焦慮症的兒童會迴避一些讓他們焦慮的原因或情況,甚至會避開一般孩子都喜歡做的事情。   4. 破壞性行為  患有焦慮症的兒童或會在感覺極不舒服時發怒,或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   5. 注意力不集中  患有焦慮症的兒童,對學業和其他事情的專注力會較弱。   6. 對自己嚴格  患有焦慮症的兒童自尊心可能很低,非常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失敗或看起來很差勁。    7. 一般身體症狀  頭痛、胃痛、出汗和心跳加速等。   8. 睡眠問題  過度的擔心,會干擾孩子的睡眠。    因此,如果察覺小朋友持續地有以上症狀,並影響正常的生活,就應及早找醫生了解孩子的情況。 


家長面對子女的性別認同的挑戰

「性別身份」是社會根據新生嬰兒的生理性特徵賦與的標籤,換句話說,我們的性別是與生俱來的。在兒童2-4歲的階段,他們開始發展出自我認知的性別身份,而5至10歲是鞏固這種認知的時期。在這階段,心理性別身份仍有可能發生變化。第三階段是性傾向的形成,約在10-14歲之間,而15至20歲則是性傾向鞏固的時期。     家長在面對非傳統性別認同時的困惑   隨著全球社會對性別認同觀念的轉變,現今的家長偶爾然也會意識到子女的性別認同和性取向可能與傳統觀念不同。一旦發現子女展現出非傳統性取向的跡象,例如男孩子喜歡作女性化的打扮,家長未必能以開放的態度來衡量其意向的屬性、穩定性和深度。有時候,家長可能過於主觀,逃避面對這個問題,甚至足夠了解子女這種意向之前,就對他們的情況做出錯誤的解讀,反應過度,引發與子女之間的緊張關係,更可能動搖他們的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以開放態度了解子女的性取向   以往「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這個議題較少被公開討論,但近年社會開放度增加,不同國家對性別認同亦有不同決策。例如,在加拿大推行無性別廁所 (Unisex Toilet) 時,就曾引起當地華人社會很大迴響,一些持有傳統價值觀的成年人擔心過度包容各種性別認同可能會對青少年和兒童造成性別混淆的問題。誠然,在現今開明的社會中,家長和專業人士應該了解成長中的兒童並不是要他們簡單接受某種認同的結論。他們的重要角色是幫助這些兒童明或青少年明清楚辨識自己的非傳統性別認同是否源於內在核心,而不是暫時且不穏定的意圖。     事實上,如果個别兒童或青少年的非傳統性別認同是穩定和發自內心的,那麼其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絕非透過逃避可以解決。由於成年人對這類議題通常有自己的概定觀念,因此家長首先應該願意認識當今開明社會在這方面的進步,花時間涉獵各種已公開的有關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身份的案例。儘量以包容和尊重態度,豁達面對子女的困擾,樹立處理人生難題的正面的榜樣。家長可以從子女年幼兒關注他們的性別認同並加以輔導,幫助子女肯定自己的性別身份。   接納子女的外表和喜好   家長對於子女往往抱有不同的期望,有時甚至會出現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情況。這些行為容易使子女產生自卑感,並且會影響他們的性別認同和自信心。所以家長要放下成見,以無私的愛來對待孩子。     每個人對於打扮和外表都有自己的主觀感受,外觀可以反映出個人的性別認同特質,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的個人風格。性別傾向可能會受先天或後天的影響,而子女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不要將自己的想法過度施加於子女身上,而是要接納他們的樣貌和喜好。   創造平等的兩性形象 提升子女性別身份的認同感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兩性角色的形象,因此夫妻關係的狀態會影響子女對兩性形象的看法。如果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經常見到父母互相指責和抱怨,有可能讓他們對其中一方的性別產生負面感受,對性別認同產生偏差。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兩性平等且互補不足的形象,有助提升子女對性別身分的認同感。   面對性別認同偏差   當你認為子女對性別認同出現偏差時,首先不要責罵孩子,也不要強迫他們改變思想和行為。你可以細心觀察他們的行為,包括他們的外表裝扮、社交圈子以及對跨性別問題的觀點反應。性別認同是一個漸進學習的過程,視乎需要,你可以尋求心理學家或醫護人員的幫助,讓自己和子女都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個議題,甚至接受相關的治療。        


少女需要接受婦科檢查嗎?

「年年驗身,令你放心」這句家計會的宣傳標語已經深植在許多媽媽的思想中,但初成的少女們是否需要進行婦科檢查呢?這個階段的女生將面臨哪些健康問題?     青春期少女面臨的健康挑戰   對於未有性經驗的少女而言,婦科檢查相對於有性經驗的女性而言不太必要。 - 張壁濤醫生   婦科檢查主要用於檢測和預防與女性生殖器官相關的疾病。對於未有性經驗的少女,婦科檢查通常在特定情況下進行。一般來說,當少女年約12歲時,她們的卵巢和子宮開始成熟,並開始經歷月經初潮。如果少女遲遲沒有來經,就需要進行婦科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任何發育異常的問題。   如果少女已經開始月經,最初的兩到三年,月經週期可能不太穩定,或者會有些許延遲。如果經期經常相隔40至45天,或者經期一直正常,但突然間三個月沒有來經,或者出現異常的陰道出血、下腹疼痛或陰道分泌物異常,則屬於不正常狀況。應向家庭醫生求診,如有需要再轉介其他專科醫生。     多囊性卵巢症 - 不可忽視的內分泌疾病   青春期發育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少女經期不準確不一定是婦科問題,也可能是飲食失調導致營養不良,或者是身體其他器官疾病、內分泌荷爾蒙影響等。其中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多囊性卵巢症 (PCOS)。多囊性卵巢症通常在女性生育年齡出現,但也可以發生在未有性經驗的少女身上。多囊性卵巢症患體者內的雄激素水平較高,導致月經週期不規律、過多或過少的出血以及其他症狀,例如體重增加、痤瘡和體毛增多等。多囊性卵巢症的確切原因尚未清楚,但遺傳、荷爾蒙失調和胰島素抵抗等因素可能與其成因有關。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可諮詢兒童內分泌專科作進一步檢查或治療。     與女兒探討身體變化和性教育   青春期對女孩來說是一個充滿身理和心理變化的時期。作為家長,與女兒進行開放的溝通非常重要。和女兒談論身體變化、月經、性教育和保護自己的方法,可以幫助她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身體和保持健康。例如可以教導她們紀錄自己身體的生理指標,例如經期的日期和流量,同時也要留意身體的變化,如身高、體重和BMI等。如果發現女兒有性行為,可能需要考慮進行某些婦科檢查,醫生也會以專業角度提供避孕選擇的建議。   及早接種HPV疫苗   另一個重要的健康建議是HPV子宮頸癌疫苗。子宮頸癌是一種由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引起的癌症,而HPV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病毒。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HPV感染,從而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為了使HPV子宮頸癌(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發揮最大效用,應在女性未有性行為前接受注射。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加留意女兒在青春期的發育情況,如發現異常,可以視乎不同狀況諮詢相關專科醫生,或先向家庭醫生求診。        


如何評估孩子是否讀寫障礙?

讀寫障礙(Developmental Dyslexia)是特殊學習困難的一種,由於腦神經系統出現先天性的異常(失調),以致未能準確及流暢地認讀文字。要流暢地閱讀,我們必須同一時間把字形、字音、字義聯繫在一起,但有讀寫障礙的人士就缺乏這基本能力。  讀寫障礙症與遺存因素有關   據統計,香港約有10%學齡兒童有讀寫障礙,當中大部分有輕度障礙,而嚴重障礙的佔1-2%。讀寫障礙的具體成因不明,但遺傳因素(家族性)非常重要,研究顯示,受影響人士的兄弟姐妹有50%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以下都是父母常會提出的問題: 讀寫障礙有什麼徵狀? 顧名思義,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在讀和寫方面有困難。   讀 — 在認讀文字方面,他們學習字母或數字會出現困難、容易忘記學過的文字、閱讀欠流暢、時常讀錯或忘記讀音等。即使能認讀文字,也常會未能完全理解文章的內容。   讀寫障礙症的孩子容易忘記學過的文字   寫 — 寫字時經常漏寫或多寫筆劃;寫字時把文字的左右部件倒轉,或寫成「鏡面字」;甚至有些孩子會抗拒書寫。   讀寫障礙症的孩子容易忘記筆劃 在這裡必須指出,讀寫障礙與語言障礙關係密切。   有研究指出,約30-60%經診斷有語言障礙的幼稚園學生,隨後會被診斷出有讀寫障礙。 - 梁士莉醫生   而部分有語言障礙的兒童,雖然有正常的認字能力,但閱讀理解能力非常弱。所以受讀寫障礙影響的兒童除了在讀、寫方面有困難,在聽和說方面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   聽 — 在專心聆聽及依從指示方面出現困難。 說 — 語言發展遲緩、發音問題。   如何評估讀寫障礙?    讀寫障礙的評估應包括以下三方面: 讀寫障礙的診斷是否成立,及評估讀寫障礙的嚴重程度 共存的發展障礙 – 有讀寫障礙的兒童之中,大約一半有語言障礙、大約两到四成有注專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大約一半有動作協調障礙的特徵 受影響孩子的情緒行為 – 因經年在學業上的挫敗往往使孩子自我形象低落,缺乏自信,甚至可能有焦慮及抑鬱的情緒   甚麽年齡或年級的孩子可以被確診讀寫障礙?    六歲以下,未唸完小一上學期的孩子,不能被確診讀寫障礙。不過,在學前階段,已有一些篩查工具幫助專業人員識別有潛在讀寫障礙的孩子,若能及早識別,對改善讀寫障礙會有幫助。現時香港用來診斷讀寫障礙的工具有: 《香港小學生讀寫障礙測驗-第三版》,用來評估六歲或以上,至少唸完小一上學期的孩子 《香港初中學生讀寫障礙測驗》   以上兩個測驗工具都包含語文測驗及閱讀認知測驗,只供註冊教育心理學家或臨床心理學家使用。      


醫生如何評估語言發展遲緩?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有哪些特徵﹖

孩子到了一歲半,甚至兩歲,還未開始或甚少說單字,一般家長都會開始擔心,希望找醫生評估孩子的發展出了甚麽問題。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神經發育異常、環境和社會因素等。許多兒童能夠在接受特殊的語言治療和輔導後逐漸恢復正常的語言發展,但有些兒童可能需要長期治療。及早識別和治療語言發展遲緩,有助孩子發展健康的語言能力,提升他們的學習和社交能力。   如果孩子到了歲半還未開始說單字,便應找醫生進行評估   甚麽是發展性語言障礙? 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無論在語言理解(例如理解問題和複雜的指令)或表達方面(例如詞彙較少、多用短而簡單的句子、語序混亂等)的表現都較弱,因而影響他們與人溝通和社交發展。語言運用的困難也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   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有較大機會同時患有讀寫障礙,以及其他問題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動作協調障礙。 - 梁士莉醫生 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在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方面較弱   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一般有哪些特徵﹖ 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會有明顯特徵,家長可從透過日常日活的溝通發現端倪。 1. 說話較少 孩子除了說話較少外,使用的單詞也較同齡兒童少,甚至連最基本的語言表達也有困難。 2. 理解語言能力較差 他們可能無法理解說話的內容及指示。 3. 語音能力較差 這些孩子可能出現發音不清晰或發音困難的問題。 4. 書寫和閱讀能力較差 他們的閱讀和書寫能力較同齡孩子差。   醫生如何評估小孩是否語言發展遲緩? 醫生一般會使用標準化的「語言發展量表」,來評估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是否比同齡孩子慢,以及其嚴重程度。最重要是找出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如聽力障礙)或共存的病症 (如自閉症譜系障礙),因為不同的成因各有獨特的治療方案。醫生亦會為孩子進行身體檢查,以確定孩子是否有其他健康問題。 以下表列了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評估和檢驗方法: 語言發展遲緩原因 評估 、檢驗方法 腦部受到創傷   有明確的病史,如生產時發生嚴重事故,或嬰幼兒時期的意外受傷,一般有其他併發症。   聽力障礙   雖然孩子於初生時一般都接受過聽力篩查,但正常的結果並不能完全排除聽力障礙的可能。因為孩子有可能出現漸進的聽力損失。如有需要,醫生會安排再次進行聽力測驗。   整體發展遲緩   語言發展遲緩只是整體發展遲緩其中的一環,所以必須全面評估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包括認知、語言、社交、自理能力和大小肌肉活動。   自閉症譜系障礙   自閉症譜系障礙與語言發展遲緩共存的機會頗高。故除了上述的全面發展評估,還需評估孩子有否自閉症譜系障礙。   孩子的語言環境嚴重匱乏   與家長面談以了解家庭狀況,親子溝通,語言環境等。   發展性語言障礙   若排除了腦部受創,聽力障礙以及語言環境嚴重匱乏的情況,除了語言之外,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正常,也沒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徵狀,那麼孩子可能有發展性語言障礙。       發展性語言障礙是常見的兒童發展障礙,約有百分之五的學齡兒童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發展性語言障礙的成因與遺傳基因有關,患者的家人患此障礙的機會較大。患者的大腦中負責語言功能的區域出現問題,包括學習某些語言規則有困難、語音記憶能力較弱等,因而影響兒童學習語言的能力。如有需要,家長應儘早尋求專業協助,由醫生和言語治療師介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