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指嬰兒在母胎的發育過程中,尿道沒有正常的完成生長和發育,導致尿道未能完全閉合,形成尿道下裂和缺口。雖然男女均有可能患上尿道下裂,但女性患者相當罕見,絕大多數患者為男性。患有尿道下裂的男童若不進行治療,長大後有機會不能如正常男孩般站著小便。 嚴重尿道下裂對男孩影響深遠 宜及早治理 有統計指,每300名約初生男嬰中便有一人患上尿道下裂,症狀包括尿道過短、尿道口偏移陰莖頂端等。正常男性的尿道口位於龜頭前端,尿道下裂患者的尿道口距離正常排尿口太遠,甚至在陰莖接近根部位置,或長在極低的陰囊位置,因此無法站立小便,嚴重影響自信心。 臨床經驗發現尿道生長位置越低,反映尿道下裂情況越嚴重。有患者同時有包皮裂口問題,個別嚴重個案更出現陰莖彎曲。若不及時治療,成長後會影響正常性行為及生育能力。有些輕微尿道下裂個案尿道口偏移不大、包皮沒有裂口,到發育期因包皮過長求醫時方被確診。 值得注意的是,患尿道下裂的男童不適宜進行割包皮手術,因為醫生可能需要用過長的包皮協助進行重整尿道手術。 司徒達燕醫生 尿道下裂患病成因複雜 孕期避免服用雌激素藥物 此症成因複雜,與內分泌異常及遺傳基因有關,建議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藥物,以及遠離各種環境激素,減低胎兒發育缺損的風險。由於成因涉及決定性別的基因的表達,因此尿道下裂不只是生理疾病,更可能牽涉到患者對自身性別的認同與懷疑,對心理健康有長遠影響。診斷時除了檢查尿道口位置及陰囊內是否有睪丸,也會進一步檢查小孩的染色體,確定生理性別。 延伸閱讀﹕家長面對子女性別認同的挑戰 尿道重整手術改善排尿功能 尿道下裂的治療取決於其嚴重程度和相關的症狀。症狀輕微的患者如沒排尿功能沒有異常,未必需要手術治療。嚴重尿道下裂的男嬰一般於出生後即被確診,由專科醫生跟進治療。嬰兒多數於兩歲時戒尿片,因此醫生會建議安排男嬰在一歲時進行手術,重建正常尿道及尿道口,讓寶寶在手術後慢慢改變和適應排尿習慣。如果病情較複雜,有可能要接受多於一次的手術來修復,術後可能需要暫時用導管輔助排尿。手術需要全身麻醉進行,留院時間則取決於手術方式及復原進度,復原期從幾天到兩周不等。
嬰兒割包皮手術近數十年在香港興起,其發源地是英國及其他英語國家。割包皮於19 世纪末開始流行,在50年代最為普遍,之後在英國熱潮逐漸減退,但在北美至今仍然流行。歐洲大陸,例如德國、法國等地,都不見有此習慣。不過,美國人為寶寶割包皮這種風氣,卻漸漸吹到加拿大、南美洲等地方去。 嬰兒割包皮手術起源於英國及其他英語國家,也是猶太人的習俗 割包皮是猶太人的習俗,在西方也曾被相信為可以減低性慾的方法。提前割包皮,清潔起來便容易得多,也不需擔心長大後包皮過緊會造成不適或因清潔不足而發炎。二次大戰後有醫學文獻提出割包皮的害處,慢慢割包皮的風氣便不再這樣流行了。 割包皮手術有必要嗎? 醫學證據顯示,嬰兒割包皮手術只能減輕約1%的尿道炎發病率,基於手術帶來的好處太低,目前世界上有規模的兒科學會都不推薦為寶寶做例行割包皮手術。 真正需要做割包皮手術的,不是小寶寶,而是接近成年或成年時,包皮仍未能成功翻開的大男生。 - 譚一翔醫生 如果男孩包皮過緊(又稱為包莖),龜頭不能露出來時,便需要考慮進行「包皮環切術」,把多餘的包皮通過手術切除。但這種情形發生的比率只有約1%。 包皮會隨著男孩長大慢慢鬆開 男嬰在初出生時,內包皮與龜頭大多是黏在一起的,約九成男嬰的包皮是不能翻開。隨著男嬰長大,包皮會慢慢鬆開,大部分男孩在青春期前已可把包皮完全翻出來,露出整個龜頭。而小朋友何時可以完全把包皮翻開,其實因人而異。隨著青春期開始,荷爾蒙產生改變,大部分男孩子的包皮都會慢慢鬆開,當中約有百分之一的人例外。 孩子約兩、三歲起,家長可在洗澡時嘗試為小朋友推開包皮,並持續進行一段時間。若在五歲後包皮還未鬆開,醫生或會處方低強度的外用類固醇藥膏,作用是幫助溶解內包皮的黏性物質,幫助包皮鬆開。詳情可向醫生查詢。 哪些人必須割包皮? 初生寶寶基本上毋須割包皮,在醫學上認為有必要進行手術的,只有以下兩類﹕ 兒童期反覆出現尿道感染 由於包皮緊裹著龜頭,較難清潔,增加尿道炎、龜頭炎風險,割包皮會有助改善病情,減低感染率。 孩子到了16歲以後以後,仍未能把包皮翻開 考慮到將來會造成行房困難,包皮會因為經不起性事摩擦而產生疼痛,性交後亦難於徹底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