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至尚 Virtus Health Station – 網上健康資訊評台
身體部位
腸胃 腸胃
返回

寶寶吃母乳卻出現腸絞痛 媽媽需要戒口嗎?

初生嬰兒常有腸絞痛問題,每天晚上大哭大鬧,睡不安寧。這時,餵哺母乳的媽媽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我是否需要調節飲食,例如戒口,甚至幫BB轉飲奶粉?   吃母乳的寶寶更健康 腸絞痛的確可引致嬰兒嚴重哭鬧,媽媽的疑慮其實不無道理。但母乳餵哺跟腸絞痛的關係,其實更接近反比。嬰兒身體對母乳的接納及消化程度較奶粉高母乳更容易被寶寶消化和吸收,對腸道的負擔更小,能降低腸絞痛發生機會。 母乳亦有助提升寶寶腸道菌叢生態的平衡,加強消化能力,減低出現肚風的機會。 - 譚一翔醫生 肚風/腸絞痛是初生嬰兒常見的問題   嬰兒腸絞因為乳糖不耐? 腸絞痛在月齡1個月的寶寶身上十分常見,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坊間認為初生嬰兒腸絞痛的成因是寶寶無法消化乳糖。這個說法證據薄弱,因為0至6個月大的寶寶主要吃奶,而母乳含乳糖,奶粉含乳糖,牛奶也含乳糖。真正不能消化乳糖而致敏,需要戒口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即使進食不含乳糖的奶類食物,也不見得能解決腸絞痛這個普遍的成長過渡性問題。   添加奶粉可治腸絞痛? 市面有些奶粉以糖聚合物(Glycopolymers)來製造,標榜讓寶寶吃得舒服些,並防止嘔奶。這種說法本身不太科學化,因為寶寶嘔奶、哭鬧、不舒服的背後,潛藏很多原因,不可能單吃一種奶粉就能解決。奶粉涉及很多營養學問,不同品牌的奶粉有不同的添加成份,如益生菌(Probiotics)、膳食纖維、維他命及礦物質等等。若媽媽對此有疑問,不應胡亂為寶寶轉換配方奶粉,並請教妳信任的兒科醫生。 腸絞痛的母乳BB不宜隨便添加配方奶粉   母乳媽媽戒口無助改善寶寶腸絞痛 母乳媽媽遇上寶寶患腸絞痛,醫生一般不認為她們需要特別戒口,只要維持正常而均衡的飲食。 除非寶寶持續患有濕疹,就有可能需要考慮戒口,但也只是「需要考慮」,詳情宜向醫生查詢,不要偏聽網上資訊或傳言,以免得不償失。      


寶寶腸絞痛嚎哭百日 五個方法不吃藥紓緩百日哭

數星期大的寶寶幾乎每天都嚎哭幾個小時,弄得臉紅耳赤也停不下來; 有時會出現腹脹,像有許多氣體積聚在肚內,使寶寶非常用力想把氣體排出體外。看到寶寶這種情況,很多父母既擔心又痛心。若出現以上情況,其實寶寶可能患上俗稱「百日哭」的腸痙攣 (又稱腸絞痛)。經醫生確診腸痙攣,可以不處方藥物,由家長抱着寶寶用輕搖、安撫等方法紓緩不適。   出生約百日可自行痊癒   腸道肌肉痙攣可能使初生嬰兒感到不適,但不影響腸道健康,而且比起在媽媽的子宮裏,出生後周圍環境的刺激源源不絕,寶寶要花時間適應。因此,寶寶出現「百日哭」的時候,可能會哭得拳頭緊握,任家長怎麼安撫都停不了,家裏每星期總有幾天不得安寧。不過,他們哭鬧完又可以如常生活。一般而言,這些症狀會在3至4個月大,即約出生一百日後會自行好轉。   醫生通過臨床檢查及觀察,會發現寶寶體重沒有下跌,食慾、成長指標正常。相反,若胃口欠佳、體重下跌,可能與其他病症有關,必須進行跟進檢查。 -周中武醫生   緊記「5S」紓緩腸痙攣   若確診寶寶只是腸痙攣,家長可以鬆一口氣,但仍要注意家居環境清潔,父母也要戒煙。另外,家長可以參考「5S」的紓緩方法。   Swaddling(襁褓) 用毛巾將寶寶包得緊一些,讓寶寶有更多安全感。     Swinging(搖晃) 抱着寶寶輕搖,有助安撫情緒。       Side or stomach position(側臥) 寶寶哭鬧時,讓他輕微側臥有助安撫情緒。       Shushing(噓聲) 播放洗衣機聲音、抽氣扇聲音也可安撫情緒,因為那像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聽到的聲音,能使寶寶有安定的感覺。     Sucking (吮吸)       讓寶寶吸吮奶嘴,有效安撫情緒。         中國人運用傳統智慧,將盛載白米的小布袋放在寶寶胸口上定驚,不妨一試。        


初生BB半夜喊唔停可能是腸絞痛(百日哭) BB肚仔有風點算好?

很多新手爸媽都曾遇過以下的情況。初生寶寶半夜哭鬧不止,哭得滿臉通紅、拳頭緊握,無論怎樣做都安撫不了。但時間一到,寶寶又自然回復平靜,日間也沒有任何異樣。這情景不斷重複上演,使爸媽「冇覺好訓」之餘也擔心寶寶健康是否出現問題。你的寶寶可能是患上初生嬰兒腸絞痛 (Infantile colic)。 百日哭(腸絞痛)是初生嬰兒常見的問題   腸絞痛是新生兒常見問題。這個名字乍聽很嚴重,實則是兒童成長期的過渡性問題,家長毋須過於憂慮。          - 譚一翔醫生 初生嬰兒腸絞痛的特點 1.   多發生於寶寶出生後1 - 2 個月大前後。 2.   寶寶多於傍晚到半夜時份哭鬧,第二天起來郤沒有異樣,但這情況重複發生。 3.   寶寶通常一躺下便哭,抱起來搖搖會好一些,讓他半坐起來也會好一些,否則一般會擾攘整晚,直到半夜3、4點後才紓緩。但寶寶其他生長指標和食量仍然正常,也沒有其他病徵。 臨床上診斷寶寶是否患上腸絞痛,醫生多採用 333標準 (Wessel’s Rule of 3s): 寶寶每天哭鬧持續3小時或以上、每週多於3天並持續超過3星期。醫生會先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若所有可能性都解決了,寶寶仍在半夜哭鬧,才會確診為腸絞痛。   腸絞痛兩大成因 初生嬰兒腸絞痛多半沒有危險,但寶寶每晚都哭得聲嘶力竭,爸媽又無法給予安慰或替其紓緩不適,難免會憂心忡忡。結合大量觀察及表面證據,醫學界目前對腸絞痛的成因有兩個推測:   寶寶肚子內有太多氣體 初生嬰兒腸道未成熟,無法完全消化所吸收的營養,活躍的大腸細菌從過剩的營養中製造出氣體。有時氣體太多,放屁又放不清,腸道就會谷脹不適。腸絞痛常發生於傍晚到半夜,就是因為那段時間肚子裡已積存了白天的奶量,腸道氣體最多。隨著腸道營養逐漸被消化,寶寶便會減少哭鬧。 寶寶正處於大腦成熟過渡期 初生嬰兒還未習慣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心理上渴望恢復在媽媽子宮內的熟悉環境,所以會哭鬧。   以上的原因均是寶寶成長及發展的一個過程,隨著寶寶日漸長大,約兩個月大左右,寶寶大腸內的細菌活躍情況慢慢變得平穩,氣脹或肚風的情况便會自然改善。   肚仔有風點算好?                                         針對肚子裏有太多氣體,醫生建議: 減奶量   通常胃口愈大的寶寶愈容易腸絞痛,稍微減少奶量有助減輕消化問題。腸絞痛多數與母乳營養或奶粉種類無關,不建議媽媽特別戒口,如想轉奶粉可請教你信任的兒科醫生。   給寶寶服用益生菌 增加腸道有益細菌,幫助消化。   按摩伸展                                         用油搓暖肚仔,幫助腸道蠕動及放屁;幫寶寶做大腿屈曲、伸展的動作亦有助放屁,減低不適。   調整睡姿及抱姿                                         建議別讓寶寶平躺或以水平姿勢抱著,應該讓頭稍高於腳,紓緩肚脹感覺。   模擬子宮環境減不安 針對大腦未成熟的推測,醫生建議: 增加皮膚接觸 把嬰兒揹在胸前有節奏地輕搖,或用柔軟的布裹緊寶寶上半身,來增加安全感。 模擬子宮環境 播放白噪音(如殊殊聲),或類似媽媽子宮靜脈血流的聲音,讓寶寶感覺安心。 以上方法只是過渡期安排,爸媽只要「捱」過頭2個月,就可相安無事。如果寶寶的哭閙在日間仍然持續、並伴隨發燒、食慾下降、持續肚漲、活動力轉差或者出現胃酸倒流等症狀,便要及時找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