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至尚 Virtus Health Station – 網上健康資訊平台
腸套疊結果

腸套疊常見於兩歲以下嬰兒 大便呈紅莓啫喱狀要小心

腸套疊(Intussusception)是指一段腸道套進另一段腸道並造成腸道梗塞,約有75%個案為兩歲前的嬰幼兒,當中半歲至9個月大的幼兒病發率佔最高。   腸套曡可以發生於腸道任何位置,較常見是在大腸與小腸的連接位。 若小腸蠕動時套入大腸被夾住,會影響血液供應,嚴重可致腸道壞死。   大便呈紅莓啫喱狀屬症狀   腸套疊往往來得很突然,病童初期會出現陣發性腹絞痛,痛楚一陣一陣,且痛感猛烈。年幼的孩子不懂表達疼痛,可能只會間歇性嚎啕大哭,或在疼痛發作時雙腳捲曲縮起肚子。腸套曡會阻礙腸道正常蠕動,引起嘔吐症狀。腸道阻塞還會使腹部腫脹,無法排除氣體。如果不及時診斷,患者的情況將持續惡化,排出的大便有機會帶有血絲和腸道黏液,呈紅莓啫喱狀。     腸套疊的成因   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出現腸套曡,多半與上呼吸道感染或腸胃炎有關,由於疾病可引發腹部淋巴腫脹,所以當腸道蠕動時就有機會套入另一段腸內。不過臨床經驗中,也有較大年紀的男童出現腸套疊,患病的風險因素包括腸臟出現瘜肉或腫瘤、曾接受腹部手術等。   腸套疊是急症,必須及早診治,以防腸道組織被勒緊導致缺血,甚至壞死。 - 司徒達燕醫生     氣體灌腸協助推出小腸   治療方面,醫生會採用超聲波檢查為患者檢驗腸套疊,並安排其進行俗稱「泵腸」的空氣灌腸復位治療。方法是從肛門置入氣泵,然後在X光透視或超聲波造影的監察下,注入氣體,從而將腸道復位。灌腸復位是非手術治療方法,成功率約80%,不適用於腹膜炎、腸道穿孔患者。   如果灌腸復位失敗,或出現併發症,如腸穿孔的情況,便要安排緊急的全身麻醉手術進行修補,例如透過腹腔鏡或剖腹手術解除腸套曡,以及檢查腸道有否壞死跡象。        


八大成因致血便 觀察顔色有助斷症

兒童大便有血,可能是食物造成的假像,如火龍果、紅莧菜或朱古力等,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警號。不同顏色的便便反映不同的出血位置。     八大血便原因     便秘及肛裂:這是血便最常見的原因,便秘導致大便過硬,會弄損肛門致肛裂出血,出血量通常很輕微。孩子排便乾硬,大便有血絲、抹擦的廁紙沾有血跡,便有機會是與便秘有關。對牛奶蛋白過敏:較多發生在數星期至數月大的嬰兒身上,徵狀是大便帶有少許黏液或少量血絲,但肛門並無裂傷。寶寶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糞便中帶血、腹痛、腹脹等徵狀。消化性潰瘍:患者較多屬青少年,會排出暗黑色的血便,病因可能與腸、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有關。患者也可能會出現腹痛、食慾不振、貧血、體重過輕等情況。兒童的消化性潰瘍多與家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密切關係。   腸套疊:腸套疊是患者的一節腸被套進另外一節腸裏而造成腹痛,嚴重可致「箍腸」導致腸道缺血壞死。患者多是五個月至一歲半大的嬰幼兒,他們會有一陣一陣肚痛、嘔吐,亦會排出黏液狀血便,因此應立即求診,及早治療。細菌性感染:細菌性腸炎的大便多帶有血絲及黏液,多有發燒,甚至脫水現象,家長要留意及時為子女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如情況嚴重,醫生亦會考瀘使用抗生素,以幫肋痊癒。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但較少見於兒童身上,多數患者是青少年。慢性腸炎症狀包括發燒、腹痛、腹瀉、血便、體重變輕、貧血等。幼年型瘜肉:患者多是五至十歲幼童,常見症狀包括大便有血、大便帶有粘液;患者大便時,瘜肉甚至會從肛門外露,醫生要透過大腸鏡檢查及進行切除。腸癌:兒童患上腸癌導致大便見血的機會極低,但研究發現若有家族性腸癌風險,兒童患上腸癌的機會亦會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