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至尚 Virtus Health Station – 網上健康資訊平台
張壁濤醫生結果

家長面對子女的性別認同的挑戰

「性別身份」是社會根據新生嬰兒的生理性特徵賦與的標籤,換句話說,我們的性別是與生俱來的。在兒童2-4歲的階段,他們開始發展出自我認知的性別身份,而5至10歲是鞏固這種認知的時期。在這階段,心理性別身份仍有可能發生變化。第三階段是性傾向的形成,約在10-14歲之間,而15至20歲則是性傾向鞏固的時期。     家長在面對非傳統性別認同時的困惑   隨著全球社會對性別認同觀念的轉變,現今的家長偶爾然也會意識到子女的性別認同和性取向可能與傳統觀念不同。一旦發現子女展現出非傳統性取向的跡象,例如男孩子喜歡作女性化的打扮,家長未必能以開放的態度來衡量其意向的屬性、穩定性和深度。有時候,家長可能過於主觀,逃避面對這個問題,甚至足夠了解子女這種意向之前,就對他們的情況做出錯誤的解讀,反應過度,引發與子女之間的緊張關係,更可能動搖他們的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以開放態度了解子女的性取向   以往「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這個議題較少被公開討論,但近年社會開放度增加,不同國家對性別認同亦有不同決策。例如,在加拿大推行無性別廁所 (Unisex Toilet) 時,就曾引起當地華人社會很大迴響,一些持有傳統價值觀的成年人擔心過度包容各種性別認同可能會對青少年和兒童造成性別混淆的問題。誠然,在現今開明的社會中,家長和專業人士應該了解成長中的兒童並不是要他們簡單接受某種認同的結論。他們的重要角色是幫助這些兒童明或青少年明清楚辨識自己的非傳統性別認同是否源於內在核心,而不是暫時且不穏定的意圖。     事實上,如果個别兒童或青少年的非傳統性別認同是穩定和發自內心的,那麼其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絕非透過逃避可以解決。由於成年人對這類議題通常有自己的概定觀念,因此家長首先應該願意認識當今開明社會在這方面的進步,花時間涉獵各種已公開的有關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身份的案例。儘量以包容和尊重態度,豁達面對子女的困擾,樹立處理人生難題的正面的榜樣。家長可以從子女年幼兒關注他們的性別認同並加以輔導,幫助子女肯定自己的性別身份。   接納子女的外表和喜好   家長對於子女往往抱有不同的期望,有時甚至會出現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的情況。這些行為容易使子女產生自卑感,並且會影響他們的性別認同和自信心。所以家長要放下成見,以無私的愛來對待孩子。     每個人對於打扮和外表都有自己的主觀感受,外觀可以反映出個人的性別認同特質,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的個人風格。性別傾向可能會受先天或後天的影響,而子女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不要將自己的想法過度施加於子女身上,而是要接納他們的樣貌和喜好。   創造平等的兩性形象 提升子女性別身份的認同感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兩性角色的形象,因此夫妻關係的狀態會影響子女對兩性形象的看法。如果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經常見到父母互相指責和抱怨,有可能讓他們對其中一方的性別產生負面感受,對性別認同產生偏差。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兩性平等且互補不足的形象,有助提升子女對性別身分的認同感。   面對性別認同偏差   當你認為子女對性別認同出現偏差時,首先不要責罵孩子,也不要強迫他們改變思想和行為。你可以細心觀察他們的行為,包括他們的外表裝扮、社交圈子以及對跨性別問題的觀點反應。性別認同是一個漸進學習的過程,視乎需要,你可以尋求心理學家或醫護人員的幫助,讓自己和子女都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個議題,甚至接受相關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