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爸媽都曾遇過以下的情況。初生寶寶半夜哭鬧不止,哭得滿臉通紅、拳頭緊握,無論怎樣做都安撫不了。但時間一到,寶寶又自然回復平靜,日間也沒有任何異樣。這情景不斷重複上演,使爸媽「冇覺好訓」之餘也擔心寶寶健康是否出現問題。你的寶寶可能是患上初生嬰兒腸絞痛 (Infantile colic)。 百日哭(腸絞痛)是初生嬰兒常見的問題 腸絞痛是新生兒常見問題。這個名字乍聽很嚴重,實則是兒童成長期的過渡性問題,家長毋須過於憂慮。 - 譚一翔醫生 初生嬰兒腸絞痛的特點 1. 多發生於寶寶出生後1 - 2 個月大前後。 2. 寶寶多於傍晚到半夜時份哭鬧,第二天起來郤沒有異樣,但這情況重複發生。 3. 寶寶通常一躺下便哭,抱起來搖搖會好一些,讓他半坐起來也會好一些,否則一般會擾攘整晚,直到半夜3、4點後才紓緩。但寶寶其他生長指標和食量仍然正常,也沒有其他病徵。 臨床上診斷寶寶是否患上腸絞痛,醫生多採用 333標準 (Wessel’s Rule of 3s): 寶寶每天哭鬧持續3小時或以上、每週多於3天並持續超過3星期。醫生會先排除其他原因或疾病,若所有可能性都解決了,寶寶仍在半夜哭鬧,才會確診為腸絞痛。 腸絞痛兩大成因 初生嬰兒腸絞痛多半沒有危險,但寶寶每晚都哭得聲嘶力竭,爸媽又無法給予安慰或替其紓緩不適,難免會憂心忡忡。結合大量觀察及表面證據,醫學界目前對腸絞痛的成因有兩個推測: 寶寶肚子內有太多氣體 初生嬰兒腸道未成熟,無法完全消化所吸收的營養,活躍的大腸細菌從過剩的營養中製造出氣體。有時氣體太多,放屁又放不清,腸道就會谷脹不適。腸絞痛常發生於傍晚到半夜,就是因為那段時間肚子裡已積存了白天的奶量,腸道氣體最多。隨著腸道營養逐漸被消化,寶寶便會減少哭鬧。 寶寶正處於大腦成熟過渡期 初生嬰兒還未習慣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心理上渴望恢復在媽媽子宮內的熟悉環境,所以會哭鬧。 以上的原因均是寶寶成長及發展的一個過程,隨著寶寶日漸長大,約兩個月大左右,寶寶大腸內的細菌活躍情況慢慢變得平穩,氣脹或肚風的情况便會自然改善。 肚仔有風點算好? 針對肚子裏有太多氣體,醫生建議: 減奶量 通常胃口愈大的寶寶愈容易腸絞痛,稍微減少奶量有助減輕消化問題。腸絞痛多數與母乳營養或奶粉種類無關,不建議媽媽特別戒口,如想轉奶粉可請教你信任的兒科醫生。 給寶寶服用益生菌 增加腸道有益細菌,幫助消化。 按摩伸展 用油搓暖肚仔,幫助腸道蠕動及放屁;幫寶寶做大腿屈曲、伸展的動作亦有助放屁,減低不適。 調整睡姿及抱姿 建議別讓寶寶平躺或以水平姿勢抱著,應該讓頭稍高於腳,紓緩肚脹感覺。 模擬子宮環境減不安 針對大腦未成熟的推測,醫生建議: 增加皮膚接觸 把嬰兒揹在胸前有節奏地輕搖,或用柔軟的布裹緊寶寶上半身,來增加安全感。 模擬子宮環境 播放白噪音(如殊殊聲),或類似媽媽子宮靜脈血流的聲音,讓寶寶感覺安心。 以上方法只是過渡期安排,爸媽只要「捱」過頭2個月,就可相安無事。如果寶寶的哭閙在日間仍然持續、並伴隨發燒、食慾下降、持續肚漲、活動力轉差或者出現胃酸倒流等症狀,便要及時找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