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至尚 Virtus Health Station – 網上健康資訊平台
何蓉蓉醫生結果

BB成日流眼水可能係淚管閉塞 暖敷按摩有助打通淚管

淚管閉塞是初生嬰兒常見的眼睛問題,寶寶一整天都眼濕濕,淚水會從眼角溢出,出現俗稱「眼膠」的黃色分泌物,甚致眼角附近出現腫脹。淚管閉塞可發生在其中一隻眼,或兩隻眼同時發生。   為何淚管會閉塞?   淚水由淚腺分泌,成份包括水、油脂、蛋白質和黏液。淚水會透過眨眼動作分佈在眼球表面,滋潤眼睛。我們每天會分泌2-3毫升的淚水,部分會蒸發掉,另一部分會經淚孔流入淚管和鼻腔內的淚囊,然後進入喉嚨。         初生嬰兒尚未完全發展成熟,部分嬰兒的淚管未能完全張開,或位於鼻腔內的出口狹窄或閉塞,使淚液積聚在下眼皮無法排出,甚至出現倒流的情況。約5至10%初生嬰兒會有淚管閉塞的情況。   淚管閉塞可以是先天性的,即嬰兒出生時就存在淚管通道畸形或狹窄。另一種可能性是後天性的,即淚管受到感染、炎症或損傷等因素而出現阻塞。 - 何蓉蓉醫生     淚管閉塞 vs 眼睛發炎   多數嬰兒到了一歲左右,淚管發育成熟,就會自然痊愈。然而,這段期間要小心溢淚造成寶寶不適、痕癢。淚水和黏液長期積聚容易成為細菌滋生溫床,造成發炎,例如淚囊炎、結膜炎。家長小心觀察可分辨寶寶眼睛是否發炎,以下是常見發炎症狀:   1. 眼角膜發紅 2. 眼皮紅腫 3. 眼屎呈黃綠色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家長立刻帶寶寶求醫,醫生會考慮處方含抗生素眼藥水,治理眼睛發炎。     按摩淚囊有助紓緩淚管閉塞   若寶寶眼睛沒發炎,但有流眼水的症狀,只需要注意保持清潔。家長可嘗試以下方法為寶寶按摩淚囊﹕   用棉花球沾凍開水抹眼睛,一下抹掉分泌物後換新的棉花球,不要重複使用。 用手指輕輕按摩淚管(眼角靠近鼻梁位置),讓淚管保持暢通。 用乾淨暖水沾濕紗巾,暖敷寶寶眼角。   若嬰兒的淚管閉塞持續到幼兒階段,家長便要儘快帶寶寶求醫,因為睫毛倒生、眼睛過敏都可以引起流眼水的症狀,應進行詳細檢查。              


幾多度才算發燒?小朋友發燒 DO & DON'T

發燒是身體對抗感染、感冒或肺炎等疾病的一種免疫反應。當病原體進入身體時,免疫系統會釋放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溫升高。發燒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體內的新陳代謝率,加快免疫反應的速度和效率,以增強對抗病毒或細菌感染的能力。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歷發燒是正常的現象,代表身體免疫系統正在有效運作。 - 何蓉蓉醫生     幾多度才算發燒﹖   人的正常體溫範圍介於攝氏36.5度至37.5度之間。一般而言,如果口探超過攝氏37.5度或耳探超過攝氏38度,則被視為發燒。然而,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口腔、耳朵或額頭測溫,因為這些方法的準確度較低,而且口探也較易引起不適。由於三歲以下的兒童耳道較短且彎曲,會影響耳探的準確性;額探的距離也會影響準確性。     建議每個家庭備有電子探熱針,可隨時為寶寶進行肛探及腋探。三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腋探超過37.3度或肛探超過38度便算發燒,家長應立即帶寶寶求醫,不要延遲就診。   發燒參考指標: 測溫方法 發燒參考指標 肛探 超過38度 腋探 超過37.3度 耳探 超過38度 口探 超過37.5 度 額探 超過36度   小朋友發燒 DO & DON’T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發燒,除了儘快看醫生外,家長可每隔4-6小時為孩子量度體溫,以確保能及時掌握體溫變化。其次,為孩子穿着適量的衣服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過熱或着涼,同時需注意為孩子補充水份。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散熱,會用冷水或酒精替孩子抹身或以冰塊冷敷額頭。這樣血管會因遇冷而收縮,導致更難散熱。相反,家長可以使用暖水為孩子抹身,以幫助降低體溫。另外,應按醫生指示給孩子服用退燒藥,切勿超過建議的劑量。藥物通常需要約半小時至1小時藥才能發揮作用。   6個情況下須入院治療   若家長發現寶寶出現以下情況,便要馬上帶寶寶入院﹕   神情呆滯或異常地哭鬧不休 膚色蒼白、昏昏欲睡 不肯進食或飲水 出現抽搐 呼吸急促困難或停頓15秒以上 嘔吐綠色或有血絲的液體   延伸閱讀﹕發燒伴隨頸部僵硬 當心患上腦膜炎! 寶寶歲半前發燒別掉以輕心!      


麻疹及玫瑰疹症狀相似點樣分﹖醫生教你8個要點

玫瑰疹與麻疹是兩種嬰幼兒和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同樣會出現發燒和出疹的症狀,讓不少新手家長感到困惑,擔心延誤治療影響寶寶健康,尤其是麻疹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和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若寶寶皮膚出疹、高燒不退、神情呆滯及出現嚴重不適,應該及早求醫。 - 何蓉蓉醫生   麻疹潛服期長 初期症狀似感冒   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能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麻疹的潛伏期一般為7至18天,最長可達21天。麻疹的病徵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和口腔內出現白點。幾天後,患者會出現紅色皮疹,從面部頸部開始,逐漸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麻疹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和腦炎,對患者的健康構成威脅。     玫瑰疹症狀較輕 在退燒後才出疹    玫瑰疹則是由人類皰疹病毒第六型(HHV-6)和第七型(HHV-7)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並具有一定傳染性。病毒潛伏期為5至14天。玫瑰疹患者最初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之後會開始發燒。幾天後,患者會出現紅色的皮疹,通常從胸部和背部開始,然後擴散到四肢。與麻疹不同,玫瑰疹的皮疹呈現玫瑰紅色,輕微凸起。玫瑰疹一般較為輕微,併發症和致命風險相對較低。     麻疹與玫瑰疹可從下列症狀區分   特徵 麻疹 玫瑰疹 病源及傳播方式 由麻疹病毒引起,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 由人類頗疹病毒第六型和第七型引起,主要經飛沫傳播 症狀 初期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等症狀,個別患者口腔內會出現白點,幾天後出現紅色皮疹 最初沒有明顯症狀,但可能伴隨發燒,隨後出現紅疹 精神狀態 患者可能感到疲倦和不適,表現忟憎 患者精神狀態通常良好,表現精靈和有食慾 出疹位置 由面部及頸部逐漸向下擴散到身軀、腹股溝、大腿及小腿 主要長在胸口、背部,並擴散至四肢 皮疹性質 皮疹呈紅色,平坦且連續,較玫瑰疹更密集,令身體通紅 呈現玫瑰紅色及凸起一點點 發燒情況 發燒3至5日後出現皮疹、且在出疹後仍然持續發燒,及出現不同併發症 通常在發燒3至4天出現皮疹,皮疹出現後開始退燒,身上皮疹亦會自然散去 康復期 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嚴重程度,一般需要7至10天 約一周左右 併發症 嚴重併發症和致命風險較高,可能引起肺炎和腦炎,對生命有危險 併發症和致命風險相對較低   延伸閱讀﹕BB無故發高燒退燒時才出紅疹 可能患上玫瑰疹!    


BB無故發高燒退燒時才出紅疹 可能患上玫瑰疹!

玫瑰疹 (Roseola Infantum) 常見於六個月至兩歲或以下嬰幼兒,由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起。嬰兒最初會無故發燒,然後身上長出粉紅色皮疹,皮疹之後擴散至四肢及頭面,雖然玫瑰疹不痛不癢,但部分嬰兒發病時高燒可達39至40°C。   玫瑰疹常見於6個月或以下嬰幼兒   玫瑰疹會反覆發作?   玫瑰疹成因是經由過濾性病毒感染,常見的有人類皰疹病毒第六型(HHV-6)、人類皰疹病毒第七型(HHV-7)、腸病毒、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玫瑰疹主要透過飛沫傳播,如接觸患者咳嗽和打噴嚏時產生的口水或鼻涕等飛沫,以及接觸到遭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件而感染。病毒潛伏期為5至14天。   由於玫瑰疹可以經由不同病毒感染,可能有少部分病者會因感染不同病毒而不止一次染病。   玫瑰疹的病發率與季節及天氣無關,因此並無發所謂的發病高峰期,嬰幼兒全年也有機會感染。   - 何蓉蓉醫生   玫瑰疹的發病過程   玫瑰疹發病初期,孩子一般會出現發燒並持續3至4天,可能伴隨輕微肚瀉。發病後第4-5天,身體會出現淺紅色、一點點的皮疹,顏色與玫瑰近似。皮疹是發燒進入尾聲的跡象,會逐漸擴散至四肢及面部,一般數天內紅疹便會散去,亦不會出水疱及留有疤痕,之後孩子便會退燒,但有個別情況可能持續發燒一星期。   延伸閱讀﹕幾多度才算發燒﹖小朋友發燒 DO & DON'T   玫瑰疹如何治療?   玫瑰疹跟其他皮膚疹症有些不同,患者不會感到痕癢、痛楚,也不會長出水泡。因此,如果醫生認為孩子患上玫瑰疹,多數只會處方退燒藥,建議要給孩子多喝水及休息。現時玫瑰疹並沒有特效藥,幸好絕大部份患者都會在一週內自動痊癒。一般而言,感染玫瑰疹後身體會產生抗體,從此對玫瑰疹免疫,但仍有小部分人因為不同病毒感染而不止一次患上玫瑰疹。   玫瑰疹傳染性高 慎防飛沫傳播   預防孩子感染玫瑰疹,最重要是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好口罩及防護裝備。如果孩子發燒或皮疹未退,最好留在家中休息,不要上學或接觸其他小朋友。另外,孩子經常觸碰的物品,例如玩具和家品,家長需要定時以1:9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家長亦應確保兒童身處的空間空氣流通,同時減少在人多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逗留。若在公眾地方觸摸扶手和按鈕等公共設施,需要儘快清洗雙手,以免感染病毒。   延伸閱讀﹕麻疹及玫瑰疹症狀相似點樣分﹖醫生教你8個要點        


秋冬也會生熱痱?BB不宜塗抹爽身粉

熱痱又稱為「汗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主要由於汗液積聚在皮膚堵塞毛孔,造成毛孔阻塞和發炎,形成凸起的紅疹或很小的水泡。熱痱通常在夏季或潮濕季節比較常見,因為高溫和濕潤的環境增加了出汗量。但即使在秋冬季,嬰幼兒也有機會因穿著過多衣物大量流汗,導致長出熱痱。   不論春夏還是秋冬,嬰兒都有機會生「熱痱」 頸背患處乾燥痕癢   熱痱多出現在多汗及身體容易摩擦的的位置,最常見是頸部及背部,其次是皮膚皺褶處及衣服緊貼身體的部位,如前胸、腋下、腹股溝、大腿內側及臀部。熱痱可以呈現為紅色的小疹子或小水泡,患處乾通常燥痕癢,寶寶會表現得煩躁不安,想伸手去抓,情況嚴重時更會哭鬧到無法入睡。   生熱痱會使寶寶煩躁不安   護理熱痱謹4大要點   寶寶生熱痱,家長可以用室溫清水清潔寶寶患處的皮膚,但應儘量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以免刺激患處。以下是照顧嬰兒的注意事項﹕   保持皮膚乾爽和通風﹕ 嬰兒的皮膚容易受潮濕影響,因此保持皮膚乾爽非常重要。家長應為寶寶經常更換尿布,選擇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減少摩擦。   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 寶寶大量出汗之後,可以室溫水輕輕擦拭患處,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肥皂或沐浴露,這可能導致皮膚敏感和發炎。   使用適當護膚品﹕ 選擇適合嬰兒皮膚的護膚產品,在清潔後薄薄地塗上一層,有助保持皮膚水分平衡。   採用洋蔥式穿衣法﹕ 在秋冬季節,為寶寶穿著分層輕薄的衣物,以便根據溫度變化靈活調整,保暖的同時亦有利於排汗。   嬰兒不適宜擦爽身粉   坊間有傳在熱痱患處塗上爽身粉,或以中藥藥湯偏方清洗患處可以紓緩病情。   爽身粉被汗液沾濕反而會黏在患處,加熱痱劇病情。藥湯成份不明,更怕會刺激寶寶幼嫩皮膚,使情況惡化。 - 何蓉蓉醫生   爽身粉的主要成分為滑石粉含有鉛,鉛一旦進入嬰兒體內不易代謝,有機會積聚於體內導致中毒。此外,爽身粉還含有氧化鎂和硫酸鎂等成分,可能會刺激呼吸系統。另外,爽身粉容易吸水形成顆粒,刺激皮膚長出紅疹。   爽身粉含鉛,積聚於體內會引致中毒,不建議使用 如果寶寶非常痕癢,應及早求醫,醫生會視乎情況處方治療熱痱的熱痱水或類固醇藥膏以紓緩發炎和痕癢,一般用藥兩三天就會好轉,不需要長期使用。家長平日要多留意寶寶是否很大汗,洗澡後亦要徹底抹乾寶寶皮膚的摺位,保持乾爽。    


從小保濕防曬,青春期護膚更易上手 - 五大暗瘡常見成因

踏入青春期,少女迎來人生轉捩點,她們的身體會經歷許多變化。生理變化使皮脂腺分泌增加,較易出現皮膚問題,長出被視為青春印記的暗瘡(俗稱青春痘)。皮膚是人體第一道屏障,想要好好保養皮膚,避免長暗瘡,少女時代就應該曉得護膚之道。   青春期暗瘡的5大常見成因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作用是阻擋外來侵入物,鎖住水分。   皮膚下的油脂腺分泌油脂,以滋潤皮膚及防止毛髮乾燥。不論男孩或女孩踏入青春期後,皮脂腺會隨著荷爾蒙水平變化而變得更活躍。若油脂無法順利由皮膚上的毛囊排出,便會積聚在毛囊,形成硬粒並變黑,成為「黑頭」。若黑頭受細菌感染,便會紅腫、發炎,形成暗瘡。皮膚不潔或常吃煎炸食物、精神緊張、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增加暗瘡滋生。部分女生在月經前受荷爾蒙分泌影響,也會增加長暗瘡的機會。     從少養成護膚習慣有助減少暗瘡   由初生嬰兒時期起,家長已經要著手幫寶寶保濕和防曬。到了青春期,少女皮脂分泌更旺盛,加上環境污染,每天在外接觸灰塵,幼嫩肌膚經過污垢與油脂一整天累積的傷害,皮膚護理更是少女必修科。   黑頭受細菌感染,形成暗瘡   日常護膚步驟 ·  每天早晚洗臉是護膚的第一步,建議使用溫和的洗面膏或洗面乳搓成泡沫,輕輕打圈,然後用暖水洗乾淨,輕輕抹乾。 ·  如果皮膚已長有暗瘡,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面奶和用毛巾大力擦拭面部,以免刺激皮膚。 ·  潔面後搽上保濕霜,但要避免使用含防腐劑、香料、色素或酒精等成分的護膚品,因為這些成分有機會導致皮膚過敏。 ·  暗瘡性的皮膚可以使用含有水楊酸或苯甲酸的暗瘡膏,這些成分有助減少油脂分泌和死皮堆積,預防毛孔堵塞。   ·  千萬不要用手擠壓暗瘡,以免造成發炎和留疤。如果暗瘡問題嚴重或影響到日常情緒,便要找醫生診治。   三個良好呵護肌膚習慣   養成健康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釋放生活壓力及控制情緒,都有助皮膚保養。最簡單的方法是 飲食健康、均衡,多攝取水果蔬菜,同時避免過量油炸食物、甜食和咖啡因 保持身心健康,包括充足睡眠、避免壓力和焦慮 做足防曬措施,外出時搽上防曬用品,減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頭泥黃色一撻撻 護理五部曲防抓損皮膚

寶寶頭部突然長出一塊塊黃色的厚鱗屑,油膩膩的黏着頭皮,經常忍不住伸手抓而結成一層層瘡痂,到底這些「頭泥」從何而來?   嬰兒頭泥從何而來?   皮脂腺分泌過盛易有頭泥   「頭泥」是脂溢性皮膚炎的俗稱,常見於三星期至三個月大的嬰兒,多數會在半歲左右逐漸減退。   頭泥的病因未明,懷疑是母親的男性賀爾蒙經胎盤刺激嬰兒的皮脂腺過度分泌,也有研究指與黴菌感染有關。   除了頭皮,皮脂腺較多的部位也可能發病,例如眼眉、面頰、腋下、腹股溝。患處會乾燥痕癢、脫屑、發炎,寶寶會焦躁不安,甚至抓損皮膚,情況嚴重可致傷口感染發炎,需要儘快求醫。   頭泥護理要用「軟功」   由於頭泥黏着皮膚,強行抹走可能會弄傷寶寶幼嫩皮膚。清除頭泥需要細心和耐性,家長可以參考以下五部曲:   第一步﹕用橄欖油(或椰子油、BB 油、凡士林)塗抹於頭泥上     第二步﹕靜待15至20分鐘讓頭泥慢慢軟化   第三步﹕用棉花或紗巾抹走頭泥     第四步﹕用嬰兒洗髮液清洗乾净     第五步﹕再用梳子清理仍黏在髮上的頭泥     注意保濕防感染   用肥皂或沐浴露幫寶寶洗澡會刺激寶寶幼嫩皮膚,建議家長選擇溫和、低敏的沐浴露,及用溫水為寶寶抹身。   更重要的一步,是讓寶寶的患處保持濕潤,例如用潤膚霜塗抹患處保濕及滋潤皮膚,減少脫皮及痕癢。市面上有些沐浴油能達致消炎止痕和滋潤效果,可以向醫生查詢。   如果寶寶情況嚴重,例如頭皮紅腫發炎,便要儘快求醫。醫生會視乎病情處方特效抗黴菌洗頭水或類固醇等消炎藥膏,幫助寶寶紓緩不適。


咖啡牛奶斑或是神經纖維瘤 不建議幼兒做激光消除胎記

曾有家長帶寶寶求醫,指寶寶出生後長出數粒淺啡斑點,初時以為是胎痣,但斑點隨時間增加且長出肉粒,按壓肉粒更讓寶寶感到痛楚。 醫生檢查後發現孩子的症狀屬於「咖啡牛奶斑」,惟斑點增加及按壓痛楚的原因可能與遺傳病「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 NF)有關,需要接受治療。   甚麼是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泛指淺啡色的斑紋,其英文名字Café au lait spots來自法語「咖啡牛奶」,有淡褐色外觀的意思。   咖啡牛奶斑可以在初生或幼年時期出現,不會隨時間自行減退,大小由幾毫米至直徑20厘米不等,全身部位都能出現,不少人視之為胎痣。   咖啡牛奶斑   一般而言,兒童身上出現2至3粒咖啡牛奶斑不會影響健康,但若啡斑數目日漸增多、或是斑塊變大,便要留意可能與神經纖維瘤有關。   神經纖維瘤7大症狀   神經纖維瘤是顯性遺傳病。部分患者遺傳家族的患病基因,但也有不少患者是本身基因突變所致。神經纖維瘤分為一型及二型,與咖啡牛奶斑相關的是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發生率約1/3000至1/4000,較第二型常見,病情亦較嚴重。神經纖維瘤有七個主要症狀,臨床上符合兩項便可能診斷為神經纖維瘤一型。家長發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帶子女求醫,由醫生詳細檢查問症診斷。   身上出現6粒或以上的咖啡牛奶斑。若患者未達青春期,斑點要大過5毫米;若患者已屆青春期,斑點要大於1.5厘米。 皮膚長出兩個或以上的神經纖維瘤,外形如肉粒,內有神經線,按壓會感到痛楚。 腋下或大髀罅位置長出雀斑。 視覺神經出現膠質瘤,可能影響視力。 眼睛出現兩個以上的虹膜色素缺陷瘤。 發育問題,如鼻竇骨骼發育不良或脊椎側彎等。 直系親屬中,至少有一人患上第一型神經纖維瘤。   除了上述症狀,神經纖維瘤的病人還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學習障礙、專注力不足、癲癇 腎動脈狹窄,引起高血壓 影響發育,如身材矮小或大頭症   激光治療消除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不等於患有神經纖維瘤,家長應仔細觀察咖啡牛奶斑的數量和大小會否隨著孩子成長而增加,特別是出生後數年,咖啡牛奶斑的數量會否增加,因為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病情較嚴重,亦涉及遺傳基因問題,需要長期跟進。除「神經纖維瘤」一型,亦有其他遺傳病的症狀同樣會長出色素斑,假如孩子同時出現發育及行為問題,便要及早求醫。 家長應留意咖啡牛奶斑的數量是否隨著孩子年紀增加 一般胎記若無其他附帶症狀,不會影響孩子成長。若咖啡牛奶斑生長在面上或當眼位置,可以考慮進行激光療程清除,雖然曾有細至3歲幼童接受激光療程,但因斑點可能在清除後再生長,因此不建議在孩子太年幼時進行。    


一成BB有士多啤梨痣 頭頸位置屬高危

「士多啤梨痣」屬於先天的良性血管增生,因痣的外形像士多啤梨而得名。每10名嬰兒便有1人患士多啤梨痣,早產嬰兒更常見。如果血管痣體積大於5厘米,或出現在頭頸、氣管等重要位置,便要慎防危機。   出現在頭頸或氣管的士多啤梨痣或會影響健康   隨年紀消失自動痊癒   嬰兒血管痣通常在出生後1-3個月出現,於一、兩歲前迅速增長,到兩至三歲便進入靜止期,三歲後進入消退期,由鮮紅色褪淡成淡紅色或肉色,慢慢萎縮變小至完全消失。醫學界仍未找到士多啤梨痣的成因,但「士多啤梨痣」一般對健康並無太大影響,大部分患者只需定時觀察便可。   有醫學研究統計,約五成血管痣個案會在幼兒五歲前消失,約七成會在七歲前消失。 - 何蓉蓉醫生   血管痣的高危位置   長於眼皮的士多啤梨痣,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約一至兩成寶寶會因此視力受損。長於氣管的士多啤梨痣,可能會壓著氣管,影響呼吸,嚴重可引致心臟衰竭。血管痣可以是不同疾病的表徵,例如當同時發現腹部腫脹及皮膚表面血管痣,可能反映肝臟、腸胃也長有血管痣,嚴重可致內出血、肝臟脹大。因此,血管痣體積大於5厘米或長於高危位置,應及早尋求醫生意見。       如何治療士多啤梨痣?   血管痣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血壓藥、塗抹類固醇藥物和激光治療。降血壓藥普潘奈(propranolol)可以減少血管增生,一般劑量為每公斤每日1-2mg,可以縮小血管痣體積達6成或以上。此藥物有機會影響心跳、血壓和血糖,因此必須在醫生處方和監督下使用。如果口服藥未能根治血管痣,可以考慮激光治療,有助減淡皮膚表層的色素,改善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