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至尚 Virtus Health Station – 網上健康資訊平台
乳糖不耐症結果

乳糖不耐和牛奶蛋白過敏如何分辨﹖ 小朋友飲特殊配方奶粉會唔夠營養嗎﹖

小朋友患上「乳糖不耐症」的常見症狀是喝奶後拉肚子,但「牛奶蛋白敏感」也會引起類似症狀。前者是消化道反應,後者是免疫系統反應,必須搞清楚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牛奶蛋白敏感可致全身過敏   「乳糖不耐症」是消化道反應,而「牛奶蛋白敏感」則是免疫系統反應。前者只會出現腸胃不適,後者卻容易併發哮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其他過敏性症狀,能夠危及生命。由於一般嬰兒配方奶粉中的牛奶蛋白質分子較大、不易消化,當未完全分解的大分子蛋白質穿過腸壁被吸收後,就有機會變成引起過敏反應的致敏原,也就是「牛奶蛋白敏感」。     牛奶蛋白敏感的小朋友應避免攝取牛奶蛋白。如以母乳餵哺,媽媽也要戒除牛奶產品,因為牛奶蛋白可經由母乳傳給寶寶。如果無法餵哺母乳,可嘗試「高度水解蛋白配方」(extensively hydrolysed formula)或「胺基酸配方」(amino acid formula) ,這兩種配方奶粉以酵素水解處理蛋白質,將其分子變小,可以減少過敏反應。豆奶和羊奶嬰兒配方不適合牛奶蛋白過敏兒童,因為這些產品也可能含有和牛奶相同的過敏蛋白,繼而引發過敏。   無乳糖配方奶粉營養充足   「乳糖不耐症」的小朋友,可以嘗試改喝「無乳糖配方奶粉」。這類奶粉無添加任何乳糖,有助消化系統慢慢適應,減底乳糖不耐症的症狀。大部分乳糖不耐症的小朋友,飲用無乳糖配方奶粉作為代替品約一、兩個星期,身體會慢慢適應,可以循序漸進增加普通奶類吸收。   過往曾有觀念認為特殊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不足,但這觀念是錯誤的。水解蛋白奶粉、胺基酸配方奶粉或是無乳糖配方奶粉均適合有需要的小朋友長期飲用。 - 周中武醫生     吃母乳的小朋友如果出現乳糖不耐症的症狀,母親可以和醫生、營養師討論,未必需要即時停止母乳餵哺。      


「乳糖不耐症」一飲奶就屙 咁點樣補鈣?

乳糖由葡萄糖及半乳糖組成,需由乳糖酵素/乳糖酶﹙lactase﹚分解吸收。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是一種消化道反應,因身體沒有產生足夠的乳糖酶消化奶類製品,導致腹瀉、排氣和脹氣,症狀一般在餐後30分鐘出現,而這跟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無關。     小時候可以喝奶 長大卻出現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可分繼發性和原發性。兒童患上的多屬繼發性,即由其他疾病造成。   兒童患上腸胃炎,一般肚瀉三天至五天就會痊癒。如果一個星期後還持續腹瀉,有機會是腸胃炎引致的乳糖不耐症。 - 周中武醫生   腸胃炎導致腸壁損傷,使乳糖酵素的生產量暫時減少,當進食含乳糖的食物時,便會出現肚瀉、腹痛、氣脹和排氣等乳糖不耐症的症狀。此類情況一般只屬暫時性,大約兩星期內便會自動痊癒。     相反,成年人出現的乳糖不耐症一般屬原發性,而且是永久性的。相信不少成年人都有這種經歷:小時候喝牛奶沒有大問題,長大後喝牛奶卻會肚瀉和胃氣脹。我們出生時,腸壁內已有足夠的乳糖酵素幫助消化乳糖,但部分人體內的乳糖酵素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此後一直維持低水平,因而引致永久性乳糖不耐症,此情況在中國人或亞洲人身上特別常見。   奶類替代品 吸收充足鈣質   隨著社會發展,均衡飲食建議每日要攝取適量奶類,吸收足夠鈣質對骨骼和牙齒健康非常重要。以一天為單位,一至三歲的幼兒約需500至600毫克鈣質;四至六歲的孩子約需800毫克鈣質。不喝牛奶,如何補充?家長可為孩子選購不含乳糖的奶類製品,如豆奶或杏仁奶;亦可在膳食中添加豆腐、西蘭花、白菜、菠菜、枝豆、杏仁或三文魚等高鈣食材。 各種食物的鈣含量 食物 鈣含量 高鈣豆奶1杯 (240mL) 288mg 高鈣杏仁奶1杯 (240mL) 430mg 硬豆腐 (100g) 320mg 西蘭花 (熟) 1碗 (156g) 62mg 白菜 (熟) 1碗1 (170g) 158mg 枝豆 (100g) 63mg 杏仁 (烤) 100g 266mg 罐頭三文魚*(連骨) 100g 249mg *三文魚同時含有豐富維他命D,有助鈣質吸收   服用乳糖酵素和益生菌可治療乳糖不耐症嗎?   坊間有售的乳糖酵素補充劑,有些人會在喝鮮奶前先吃一粒幫助消化,這對部分乳糖不耐症的成年人有一定幫助,放在小朋友身上又是否可行呢?其實小朋友出現永久性乳糖不耐症的機率相對較少,很少需要用到乳糖酵素補充劑。有家長可能會問「讓孩子食益生菌有用嗎?」其實益生菌和乳糖消化是沒有關係的,所以不會有特別幫助。   服用益生菌或無助改善乳糖不耐症。 - 周中武醫生   母乳會否引發乳糖不耐症呢?   母乳的確含有大量乳糖,但卻不會引發乳糖不耐症。腸胃炎才是引發短暫乳糖不耐症的元兇。如果你的寶寶現正以母乳餵哺,而你又懷疑寶寶有乳糖不耐症,先不要馬上停止餵哺,最好先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急性腸胃炎不是瀉完就無事 留意脫水症狀改善飲食

大多數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至少會患上一次腸胃炎,出現嘔吐、腹瀉、腹痛及發燒症狀,患者一般會在五天後自行康復。家長要留意子女有沒有出現脫水的情況,病情嚴重的話或需入院。   嬰幼兒腸胃炎分的常見成因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道免疫力還未完善,容易受感染引致腸胃炎。感染分病毒性和細菌性兩種。前者由過濾性病毒引起,如輪狀病毒、腺病毒及腸病毒等;後者相對較少見,如感染沙門氏菌。一般而言,病毒性腸胃炎引起的腹痛比較輕微,發燒不會高於39°C,大便會比較稀爛,小朋友亦可能有嘔吐徵狀,把未消化的食物和奶統統嘔出。延伸閱讀﹕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可預防幼兒病毒性腸胃炎   細菌性和病毒性感染腸胃炎徵狀不一   寶寶腸胃炎 要留意有否脫水症狀   治療腸胃炎,需要時醫生會處方紓緩性藥物,減少腹瀉次數或減輕嘔吐時不適。病毒性腸胃炎不需要服用抗生素,至於細菌性腸胃炎患者,若症狀在一至兩個星期仍未痊癒、寶寶未足三個月大或有免疫系統問題的話才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典型的腸胃炎症狀一般不嚴重,但要小心脫水的風險。   臨床發現,患者年紀愈細,出現脫水的風險便愈高,尤其早產寶寶的風險更高。 - 周中武醫生 腸胃炎脫水有哪些症狀﹖   哭鬧時沒有眼淚,口腔黏膜或者嘴唇十分乾澀。 小便量少,正常人一天小便4、5次,但寶寶可能早上小便一次之後,直到下午都沒再小便。 精神萎靡疲累,完全不想吃東西。 皮膚缺乏彈性、手腳冰冷。   寶寶哭鬧時沒有眼淚,是脫水症狀之一   腸胃炎飲食注意事項   出現腸胃炎但沒有脫水,則毋須刻意改變日常飲食,儘量避免油膩和高糖分食物即可。   注意腹瀉後沒有必要大量補充糖分,不用特別給孩子喝很甜的果汁。   正常飲食有助嬰幼兒恢復胃口和體力,食物中的水分也能減少脫水風險。   若孩子出現輕微脫水情況,醫生會處方口服脫水補充液(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以補充水分、礦物質、葡萄糖和鈉質。由於寶寶這段時間精神比較差,父母可以用湯匙慢慢餵食,控制速度,減少再次嘔吐的機會。如脫水情況嚴重,必須進院治療。   減慢餵食速度可減少寶寶再次嘔吐   久未止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   嬰幼兒患上急性腸胃炎超過一星期仍未康復,可能是患上急性腸胃炎引致的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患者腹瀉時間較長,有個案更持續腹瀉超過過兩星期。家長宜再帶子女作詳細檢查,由醫生判斷病情。 醫生或會考慮改用豆奶或不含乳糖的奶粉一至兩星期,好讓腸胃有充足時間休養復原。若寶寶是以母乳餵哺的,則可以繼續喂哺,因為母乳比奶粉能提供更多保護和益處予孩子。延伸閱讀﹕乳糖不耐症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肚痛位置反映病因 小朋友肚仔痛可以搽藥油紓緩嗎?

小朋友不懂得表達痛楚感受,父母可以透過觀察孩子的腹痛位置、症狀和疼痛的頻率,作出適當處理。 - 周中武醫生 五大不尋常屙嘔肚痛病徵 以下有5個標準幫助家長識別不尋常的屙嘔肚痛,若發現以下情況應儘早求醫: ·  大便出血、或如芝麻糊色 ·  嘔黃疸水、嘔吐物有血 ·  嚴重肚痛、肚痛肚瀉而從睡夢中醒來 (功能性肚痛通常不會從睡夢中痛醒) ·  無胃口而影響生長、體重 ·  有脫水徵狀,如小便減少、哭泣的時候沒有淚水 當孩子出現急性腹痛,來得快、痛感強,父母要馬上察覺帶小朋友去看醫生,因為這可與外科疾病有關,隨時需要動手術處理。另外,小朋友雖然只有輕微肚子痛,但持續時間很長或反復發作,使小孩子感覺疲憊、精神萎靡,體重降低或沒有按正常的生長線有所增長,甚至是出現久未痊癒的口腔潰瘍,都是很重要的警號,必須求醫。 不同腸胃疾病的典型症狀   腹痛位置   症狀及頻率  急性腸胃炎  從下腹痛轉移到肚臍周圍,甚至左上方疼痛  發燒、嘔吐 、腹瀉 闌尾炎(盲腸炎)  右下腹,或由上腹部轉移到右下腹部  持續腹絞痛 、發燒 、 嘔吐 、血便 、臉色蒼白 、精神變差  便秘    靠近肚臍中央  間歇性腹痛、糞便乾硬、大便困難,次數少於三天一次 食物敏感  沒有特定位置 每次進食同一種食物後,都會重復出現嘔吐、腹瀉  乳糖不耐症  沒有特定位置 食用含有乳糖食物如牛奶,會出現痛性痙攣及腹脹感覺,亦可伴隨肚瀉   切忌幫寶寶搽藥油   大人肚痛,可能就會想起搽一點藥油。但是,嬰幼兒肚痛是不應該給他們胡亂搽藥油的。坊間常見旳藥油主要含有水楊酸甲酯及樟腦兩種成份,對嬰幼兒甚至成人或會構成不良影響。     水楊酸甲酯 (Methyl Salicylate) 小朋友使用水楊酸甲酯,會增加患上雷氏綜合症的機會。雷氏綜合症(又稱雷伊氏症候群)是一種腦部疾病,患者會出現嘔吐、精神錯亂、失去意識、癲癇等症狀,也會導致肝臟衰竭。患雷氏綜合症的死亡率是20%至40%,對於小朋友來說危險性非常高。    樟腦 (Camphor) 很多不同的藥油裡面都有樟腦,對患有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蠶豆症) 可會引起溶血症,繼而引發黃疸及貧血。   坊間的藥油多含水楊酸甲酯和樟腦,或會對嬰兒構成不良影響   外塗藥油經皮膚吸收  藥油又不是吃進肚子裡,只是搽在皮膚上,後果會那麼嚴重嗎?其實,藥物一旦搽在皮膚上,身體就會吸收,否則又怎麼會有效用呢?即使沒有經過消化系統,化學物質也可經由呼吸道或皮膚被身體吸收,因此同樣存在風險。   如何紓緩寶寶肚痛? 順時針為寶寶按摩肚子,紓緩肚痛 如果寶寶只是較輕微的肚子痛,父母可以這樣做:  1.   順時針按摩小朋友的肚子。  2.  用暖包或暖水袋熱敷小朋友的肚子,注意溫度不能太高,否則可能燙傷皮膚。  3.  用非處方止痛藥紓緩小朋友的痛楚。   治本必須尋根,如果小孩子說肚子痛,最好還是找到確切原因。只有從根本解決病因,才能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