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至尚 Virtus Health Station – 網上健康資訊平台
皮膚問題結果

4個步驟幫小朋友濕敷 減濕疹皮膚紅腫發炎

濕疹又稱為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小朋友的濕疹常見於頸部或皮膚的摺疊位置,如手肘。患者的皮膚會十分乾燥痕癢,濕疹發作時更會出現紅腫。如皮膚受感染,甚至會出現水泡或分泌物。醫生一般會處方外用藥膏來控制發炎情況。部分經過一般治療仍未能控制病情的患者,可以考膚進行濕敷治療(Wet wrap therapy)。   濕敷(wet wrap)是治療濕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濕敷是濕疹治療其中一種常用、安全且有效控制症狀的方法。 - 莊俊賢醫生   濕敷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醫生會按病人的年齡、患處部位及範圍、濕疹活躍程度等作出處方。一般病人可持續3至5天在家配合醫生的指引濕敷,若情況嚴重,就需要由醫護人員進行。 濕敷治療有何好處?   1.  補充皮膚水分,增加保濕時間,減輕紅腫及發炎的症狀。 2.  提供清涼感覺,紓緩皮膚痕癢,避免小朋友抓損患處。 3.  加長藥物與皮膚的接觸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濕敷治療的基本步驟   濕敷必須在醫生指引下進行,家長可考慮在小朋友臨睡前或日間活動較少的時間進行,讓患處有充足時間休息。首先要清潔雙手及預備所需的物品,包括乾淨毛巾、醫生處方的藥膏、一盆溫水、彈性繃帶或者敷料兩份。   第一步:清潔   先洗澡或清潔患處,注意水溫不要太高。然後,輕輕用乾淨毛巾把患處印乾,千萬不要大力擦拭,以免因為摩擦而刺激到皮膚。   第二步:潤膚   於沒有紅腫的輕微患處塗上滋潤藥膏;而在紅腫或濕疹活躍的患處,可按醫生指示使用稀釋類固醇藥膏。   第三步:敷保濕料   將一份彈性繃帶(透氣、不能太鬆或太緊)浸在和暖溫水中,撈起時保持濕潤,瀝乾多餘水分至不滴水,然後將濕潤的敷料放在患處上。除了彈性繃帶,現時還有一些彈性足夠,尺寸齊全,專門套上身體不同部位的袖套可以選用。   第四步:乾料屏障   將另一份乾的彈性繃帶或者敷料(與濕料一樣尺碼)敷在濕料上,作為保護屏障,以防子女抓癢傷及患處。濕敷完成後,便可穿上一般衣物。     濕敷治療注意事項    1. 濕敷過程中,可以不時檢查內層濕料部分,如果已經乾透可以直接噴上一點水。當觸摸底下的皮膚感覺不到藥膏的濕潤感時,可再作補充。 2.  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則要留意會否太熱。   每次濕敷最理想能維持2至4小時,持續3至5天。有需要可根據病情,與醫生討論後再作調整。  


秋冬也會生熱痱?BB不宜塗抹爽身粉

熱痱又稱為「汗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主要由於汗液積聚在皮膚堵塞毛孔,造成毛孔阻塞和發炎,形成凸起的紅疹或很小的水泡。熱痱通常在夏季或潮濕季節比較常見,因為高溫和濕潤的環境增加了出汗量。但即使在秋冬季,嬰幼兒也有機會因穿著過多衣物大量流汗,導致長出熱痱。   不論春夏還是秋冬,嬰兒都有機會生「熱痱」 頸背患處乾燥痕癢   熱痱多出現在多汗及身體容易摩擦的的位置,最常見是頸部及背部,其次是皮膚皺褶處及衣服緊貼身體的部位,如前胸、腋下、腹股溝、大腿內側及臀部。熱痱可以呈現為紅色的小疹子或小水泡,患處乾通常燥痕癢,寶寶會表現得煩躁不安,想伸手去抓,情況嚴重時更會哭鬧到無法入睡。   生熱痱會使寶寶煩躁不安   護理熱痱謹4大要點   寶寶生熱痱,家長可以用室溫清水清潔寶寶患處的皮膚,但應儘量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以免刺激患處。以下是照顧嬰兒的注意事項﹕   保持皮膚乾爽和通風﹕ 嬰兒的皮膚容易受潮濕影響,因此保持皮膚乾爽非常重要。家長應為寶寶經常更換尿布,選擇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減少摩擦。   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 寶寶大量出汗之後,可以室溫水輕輕擦拭患處,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肥皂或沐浴露,這可能導致皮膚敏感和發炎。   使用適當護膚品﹕ 選擇適合嬰兒皮膚的護膚產品,在清潔後薄薄地塗上一層,有助保持皮膚水分平衡。   採用洋蔥式穿衣法﹕ 在秋冬季節,為寶寶穿著分層輕薄的衣物,以便根據溫度變化靈活調整,保暖的同時亦有利於排汗。   嬰兒不適宜擦爽身粉   坊間有傳在熱痱患處塗上爽身粉,或以中藥藥湯偏方清洗患處可以紓緩病情。   爽身粉被汗液沾濕反而會黏在患處,加熱痱劇病情。藥湯成份不明,更怕會刺激寶寶幼嫩皮膚,使情況惡化。 - 何蓉蓉醫生   爽身粉的主要成分為滑石粉含有鉛,鉛一旦進入嬰兒體內不易代謝,有機會積聚於體內導致中毒。此外,爽身粉還含有氧化鎂和硫酸鎂等成分,可能會刺激呼吸系統。另外,爽身粉容易吸水形成顆粒,刺激皮膚長出紅疹。   爽身粉含鉛,積聚於體內會引致中毒,不建議使用 如果寶寶非常痕癢,應及早求醫,醫生會視乎情況處方治療熱痱的熱痱水或類固醇藥膏以紓緩發炎和痕癢,一般用藥兩三天就會好轉,不需要長期使用。家長平日要多留意寶寶是否很大汗,洗澡後亦要徹底抹乾寶寶皮膚的摺位,保持乾爽。    


頭泥黃色一撻撻 護理五部曲防抓損皮膚

寶寶頭部突然長出一塊塊黃色的厚鱗屑,油膩膩的黏着頭皮,經常忍不住伸手抓而結成一層層瘡痂,到底這些「頭泥」從何而來?   嬰兒頭泥從何而來?   皮脂腺分泌過盛易有頭泥   「頭泥」是脂溢性皮膚炎的俗稱,常見於三星期至三個月大的嬰兒,多數會在半歲左右逐漸減退。   頭泥的病因未明,懷疑是母親的男性賀爾蒙經胎盤刺激嬰兒的皮脂腺過度分泌,也有研究指與黴菌感染有關。   除了頭皮,皮脂腺較多的部位也可能發病,例如眼眉、面頰、腋下、腹股溝。患處會乾燥痕癢、脫屑、發炎,寶寶會焦躁不安,甚至抓損皮膚,情況嚴重可致傷口感染發炎,需要儘快求醫。   頭泥護理要用「軟功」   由於頭泥黏着皮膚,強行抹走可能會弄傷寶寶幼嫩皮膚。清除頭泥需要細心和耐性,家長可以參考以下五部曲:   第一步﹕用橄欖油(或椰子油、BB 油、凡士林)塗抹於頭泥上     第二步﹕靜待15至20分鐘讓頭泥慢慢軟化   第三步﹕用棉花或紗巾抹走頭泥     第四步﹕用嬰兒洗髮液清洗乾净     第五步﹕再用梳子清理仍黏在髮上的頭泥     注意保濕防感染   用肥皂或沐浴露幫寶寶洗澡會刺激寶寶幼嫩皮膚,建議家長選擇溫和、低敏的沐浴露,及用溫水為寶寶抹身。   更重要的一步,是讓寶寶的患處保持濕潤,例如用潤膚霜塗抹患處保濕及滋潤皮膚,減少脫皮及痕癢。市面上有些沐浴油能達致消炎止痕和滋潤效果,可以向醫生查詢。   如果寶寶情況嚴重,例如頭皮紅腫發炎,便要儘快求醫。醫生會視乎病情處方特效抗黴菌洗頭水或類固醇等消炎藥膏,幫助寶寶紓緩不適。


咖啡牛奶斑或是神經纖維瘤 不建議幼兒做激光消除胎記

曾有家長帶寶寶求醫,指寶寶出生後長出數粒淺啡斑點,初時以為是胎痣,但斑點隨時間增加且長出肉粒,按壓肉粒更讓寶寶感到痛楚。 醫生檢查後發現孩子的症狀屬於「咖啡牛奶斑」,惟斑點增加及按壓痛楚的原因可能與遺傳病「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 NF)有關,需要接受治療。   甚麼是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泛指淺啡色的斑紋,其英文名字Café au lait spots來自法語「咖啡牛奶」,有淡褐色外觀的意思。   咖啡牛奶斑可以在初生或幼年時期出現,不會隨時間自行減退,大小由幾毫米至直徑20厘米不等,全身部位都能出現,不少人視之為胎痣。   咖啡牛奶斑   一般而言,兒童身上出現2至3粒咖啡牛奶斑不會影響健康,但若啡斑數目日漸增多、或是斑塊變大,便要留意可能與神經纖維瘤有關。   神經纖維瘤7大症狀   神經纖維瘤是顯性遺傳病。部分患者遺傳家族的患病基因,但也有不少患者是本身基因突變所致。神經纖維瘤分為一型及二型,與咖啡牛奶斑相關的是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發生率約1/3000至1/4000,較第二型常見,病情亦較嚴重。神經纖維瘤有七個主要症狀,臨床上符合兩項便可能診斷為神經纖維瘤一型。家長發現以下症狀,應立即帶子女求醫,由醫生詳細檢查問症診斷。   身上出現6粒或以上的咖啡牛奶斑。若患者未達青春期,斑點要大過5毫米;若患者已屆青春期,斑點要大於1.5厘米。 皮膚長出兩個或以上的神經纖維瘤,外形如肉粒,內有神經線,按壓會感到痛楚。 腋下或大髀罅位置長出雀斑。 視覺神經出現膠質瘤,可能影響視力。 眼睛出現兩個以上的虹膜色素缺陷瘤。 發育問題,如鼻竇骨骼發育不良或脊椎側彎等。 直系親屬中,至少有一人患上第一型神經纖維瘤。   除了上述症狀,神經纖維瘤的病人還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學習障礙、專注力不足、癲癇 腎動脈狹窄,引起高血壓 影響發育,如身材矮小或大頭症   激光治療消除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不等於患有神經纖維瘤,家長應仔細觀察咖啡牛奶斑的數量和大小會否隨著孩子成長而增加,特別是出生後數年,咖啡牛奶斑的數量會否增加,因為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病情較嚴重,亦涉及遺傳基因問題,需要長期跟進。除「神經纖維瘤」一型,亦有其他遺傳病的症狀同樣會長出色素斑,假如孩子同時出現發育及行為問題,便要及早求醫。 家長應留意咖啡牛奶斑的數量是否隨著孩子年紀增加 一般胎記若無其他附帶症狀,不會影響孩子成長。若咖啡牛奶斑生長在面上或當眼位置,可以考慮進行激光療程清除,雖然曾有細至3歲幼童接受激光療程,但因斑點可能在清除後再生長,因此不建議在孩子太年幼時進行。    


BB幾多歲開始搽防曬﹖ 兒科醫生教你選擇兒童防曬霜貼士

兒童皮膚接受適量的紫外線照射是有益的,但暴曬卻會使皮膚變黑和加速老化,增加將來患皮膚癌的風險。猛烈陽光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所以絕對不可忽略幼兒防曬、護膚及護眼。   進行戶外活動,謹記為小朋友做足防曬措施 如何選擇兒童防曬產品   談到防曬,家長可能第一時間想到塗抹防曬霜。不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並不建議六個月以下嬰兒使用防曬產品。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未滿個月的嬰兒不應直接暴露在陽光下,也不建議使用防曬用品。 - 鄧秀碩醫生   因為嬰兒的皮膚面積與體重比例較大齡兒童高,更容易吸收防曬產品中的化學成分。嬰兒戶外活動量少,稚嫩的皮膚也比較薄,為免寶寶的皮膚受刺激而出紅疹,不建議過早開始搽防曬用品。建議嬰兒穿戴太陽帽、長袖衣物和長褲,以減少皮膚接觸陽光的時間。如果需要在嬰兒的皮膚上使用防曬霜,請先諮詢兒科醫生的意見。    嬰兒滿6個月才可使用防曬曬,外出前可為小朋友搽上SPF30的防曬用品   9個月以上的寶寶開始學習走路,在陽光下活動,有助身體自製維他命D。為嬰幼兒選購防曬產品,父母要留意「SPF」紫外線防護指數。一般來說,小朋友使用SPF 30的防曬產品已經足夠。市面上的防曬產品有不同成分,建議選擇不含酒精、香料及防腐劑的防曬霜。尿布疹膏常見成分氧化鋅(Zinc oxide)也能防曬,它的性質溫和、分子大,不易被人體吸收,造成過敏機會小,特別適合嬰幼兒。不過,氧化鋅不溶於水,就算用清水或寶寶沐浴露也未能徹底洗淨,建議沐浴前先用嬰兒油 (Baby oil) 洗走防曬液。   選擇適合嬰幼兒使用的防曬用品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SPF值 建議選擇SPF30或以上的防曬用品,以提供足夠的防曬效果。 化學成份 避免選擇含有二苯甲酮(oxybenzone)、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 、二苯甲酮(homosalate)等成份的防曬用品。這些成份可能會對嬰幼兒的皮膚造成刺激或產生過敏反應。 防曬用品中的防腐劑成分Methylisothiazolinone (簡稱MIT)及Paraben屬致敏原,用有機會使皮膚過敏或加劇濕疹。 物理性防曬劑 建議選擇含有物理性防曬劑如氧化鋅(Zinc oxide)或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的防曬用品。這些成分較溫和,且不易被皮膚吸收。 敏感性 嬰幼兒的皮膚較為敏感,家長可選擇包裝上印有「嬰兒」、「兒童」或「敏感肌膚」等標籤的防曬用品。   何時開始搽防曬? 父母可於外出前15至30分鐘為小朋友塗上防曬,讓皮膚有足夠時間吸收及發揮防曬作用。進行戶外運動時小朋友容易出汗,擦汗時會把皮膚表面的防曬物質一併擦走,建議每隔兩至四小時補搽防曬,以保持足夠防禦力。有時在郊外需同時搽上防蚊產品,為免寶寶同一時間吸收太多化學物料。出門前先搽防曬,讓皮膚吸收,到達目的地後再搽上防蚊產品,兩者應相隔半小時使用。如果孩子不幸曬傷,輕微的可搽無香料、無色素的補濕乳液,以微涼的水溫沐浴,將熱力帶走。如出水泡、灼傷,必須立即求醫。 到郊外活動時,防曬用品和防蚊用品應相隔半小時使用 避開太陽最猛的時段 自1994年起,美國環保署和國家氣象局開始每日公佈紫外線指數(UV Index),成為天氣報告中不可或缺的信息。UV指數愈高,代表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量愈高,曬傷皮膚的機會就愈大。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2點的日照最猛,紫外線輻射最強,應避免讓小孩子在那段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適當的遮掩 進行戶外活動時穿着淺色長袖衣物,戴闊邊帽子和太陽眼鏡,可以減低太陽直曬對皮膚和眼睛所造成的傷害。坐車時,很多小孩子喜歡坐靠窗位置,雖然車廂有冷氣不覺炎熱,但紫外線仍然會穿透車窗照射皮膚。如果要坐長途車,父母可以裝上防曬簾,避免孩子被太陽直接照射。   不要忽略車廂內的紫外線,建議裝上防曬簾或使用防紫外線玻璃    


一成BB有士多啤梨痣 頭頸位置屬高危

「士多啤梨痣」屬於先天的良性血管增生,因痣的外形像士多啤梨而得名。每10名嬰兒便有1人患士多啤梨痣,早產嬰兒更常見。如果血管痣體積大於5厘米,或出現在頭頸、氣管等重要位置,便要慎防危機。   出現在頭頸或氣管的士多啤梨痣或會影響健康   隨年紀消失自動痊癒   嬰兒血管痣通常在出生後1-3個月出現,於一、兩歲前迅速增長,到兩至三歲便進入靜止期,三歲後進入消退期,由鮮紅色褪淡成淡紅色或肉色,慢慢萎縮變小至完全消失。醫學界仍未找到士多啤梨痣的成因,但「士多啤梨痣」一般對健康並無太大影響,大部分患者只需定時觀察便可。   有醫學研究統計,約五成血管痣個案會在幼兒五歲前消失,約七成會在七歲前消失。 - 何蓉蓉醫生   血管痣的高危位置   長於眼皮的士多啤梨痣,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約一至兩成寶寶會因此視力受損。長於氣管的士多啤梨痣,可能會壓著氣管,影響呼吸,嚴重可引致心臟衰竭。血管痣可以是不同疾病的表徵,例如當同時發現腹部腫脹及皮膚表面血管痣,可能反映肝臟、腸胃也長有血管痣,嚴重可致內出血、肝臟脹大。因此,血管痣體積大於5厘米或長於高危位置,應及早尋求醫生意見。       如何治療士多啤梨痣?   血管痣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血壓藥、塗抹類固醇藥物和激光治療。降血壓藥普潘奈(propranolol)可以減少血管增生,一般劑量為每公斤每日1-2mg,可以縮小血管痣體積達6成或以上。此藥物有機會影響心跳、血壓和血糖,因此必須在醫生處方和監督下使用。如果口服藥未能根治血管痣,可以考慮激光治療,有助減淡皮膚表層的色素,改善外觀。


BB patpat 又紅又乾 尿布疹可以點處理?

尿布疹在初生至三個月大的寶寶身上十分常見,每四個嬰兒當中就有一個尿布疹的問題。患上尿布疹的寶寶被尿片覆蓋的皮膚又紅又乾、痕癢,甚至會出現紅疹和引致寶寶小便疼痛,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真菌滋長。   寶寶的皮膚十分幼嫩,厚度只有大人的三分之一或更薄,如果皮膚接觸尿液或便便等刺激物,便會造成皮膚發炎紅腫,形成尿布疹。尿片緊密包裹寶寶的部份皮膚,炎熱和潮濕的環境容易使皮膚的角質層受損,再加上皮膚與尿布的摩擦,會進一步破壞皮膚作為天然屏障的功能,使皮膚更易因刺激而紅腫發炎。     處理尿布疹4大要點﹕   頻密更換尿片,減少寶寶皮膚長期跟尿液和糞便接觸的機會,尤其是腹瀉時,應經常查看寶寶的尿片是否沾濕。 換尿片的時候,用溫水洗淨及擦乾寶寶的屁股,避免使用含酒精類成分的清潔劑,減低對寶寶皮膚的刺激。 清潔後不要馬上換新尿片,讓皮膚通風數分鐘。 幫寶寶換上新尿片前,厚厚塗上一層含氧化鋅的尿布疹藥膏或凡士林等無香味的軟膏,增強皮膚的屏障功能,減少皮膚受刺激的機會。   皮膚發炎有不少成因,不建議父母在坊間買藥膏。 - 鄧秀碩醫生     如果寶寶的尿布疹症狀數日都沒有好轉,甚至出現發燒,父母應該趕快帶寶寶去看醫生,以策萬全。